這是世界商務策劃師聯合會WBSA主席、一代策劃宗師史憲文教授的手筆,大家分享:
面對曹操大軍壓境,周瑜本是主戰派,但他在諸葛亮面前偏偏聲言不敢戰,實際上是想在諸葛亮面前賣關子。諸葛亮為了激起周瑜的主戰情緒,又不想失去外交的主動權,所以,他靈機一動,說:曹操本來不是想取江東土地,而是要兩個美女,一個是大喬,一個是小喬。周瑜問有何依據,諸葛亮就引用了曹操之子曹植的詩:“……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瞰云霞之浮動,俯皇都之宏麗兮,休矣,美矣……”。這樣一首聽似極具侮辱性的淫詩,立刻惹得周瑜勃然大怒,因為小喬就是周瑜心愛的夫人,他要與曹操勢不兩立,賣關子沒賣成。其實,這里的“二喬”不是指兩個美女,而是指銅雀臺前的兩座過橋,被諸葛亮故意篡改了詩意。詩歌與曹操戰爭動機沒有絲毫關系,諸葛亮利用諧音,巧妙篡改詩意,就使詩歌與戰爭動機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前面我們介紹了組合法,它是把兩件東西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整體。而捆綁連接法是把兩個東西聯系在一起,貌似形成一體,實則并非合成一體。
所謂“捆綁連接法”就是把兩個或多個事物,通過某種紐帶關系,聯系起來,進而使一事物借助了其他事物,增進該事物的自身價值。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何物為伍,事關形象,也關價值。這里的“近”就是紐帶關系,“朱”與“墨”就是其他事物,“赤”與“黑”就是自身價值的增進效果。
所以,“捆綁”就是建立紐帶關系,“連接”就是聯系起來。革命需要“統一戰線”,企業需要“戰略聯盟”,團隊需要“合作伙伴”,生活需要“親朋好友”……。戰線、聯盟、合作等等,都需要兩個主體之間主動地進行“捆綁”和“連接”。
“捆綁”和“連接”都是兩個及兩個以上事物之間產生聯系的實現方式,用什么捆綁,采取什么方式連接,都關系到兩個事物聯系的緊密程度。
下面以《二手電腦進農家》為例,介紹一下物質性切入捆綁連接法的情形:
電腦城里有很多賣電腦和軟件的商戶。一天,一位賣二手電腦的業主王先生對鄰居攤主張先生抱怨電腦不好賣,而張先生也抱怨軟件不好賣。他倆想,光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現在城里人生活水平高了,二手電腦不再有市場,而隨著網絡日益普及,人們買軟件也不再去電腦城,網上下載即可解決問題。
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消費,號召商家開發農村消費市場,部分商品下鄉,政府還給予消費補貼。
王先生想去農村出售二手電腦。但二手電腦不是政府補貼的范圍。王先生的遺憾恰恰引起了張先生的興奮,因為文化類、學習類商品屬于政府補貼范圍,把二手電腦裝上“電子書軟件”,軟件與硬件結合,取名為“農業技術電子圖書館”……。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政府批準了他們的項目,隨著政府文化下鄉工程開展,他們居然獲得了幾年來從未取得過的銷售業績。軟件裝到二手電腦里,捆綁起來,再用“農業技術電子圖書館”的概念連接起來,實現了雙贏。實際上,軟件還是軟件,硬件還是硬件,兩者是相互借助的關系,取得的效果是獲得了政府的幫助,提高了銷售效率。
農民完全可以購買一臺電腦,再購買電子書軟件,自行安裝而成所謂的“農業技術電子圖書館”,而王先生和張先生把軟件先裝入電腦,給農民帶來了方便,除了獲得政府政策幫助,僅僅帶來這么一點方便,也是具有市場價值的。有時,微小的利益就能造成市場的傾斜。所以,這個案例是以物質性切入為主,也暗含著利益性切入。下面將要介紹的《菜刀與火柴盒》則是以利益性切入為主的捆綁連接法案例:
中國沈陽一家企業專門生產經營菜刀,由于競爭激烈,產品滯銷,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來。一天,廠長逛商店,在賣火柴的柜臺前突發靈感。他找到火柴生產廠,提出幫助火柴廠促銷的方案——“買你的火柴,可以優惠買我的菜刀”,火柴廠當然愿意。于是,新上市的火柴在盒面上出現這么一行字:“這包火柴兩塊錢,憑這個火柴盒,買XX牌菜刀,可優惠兩塊錢”。從此,菜刀生意逐漸好轉,廠長按此方式,又尋找了幾家合作伙伴,一年多的時間就轉虧為盈了。“優惠”的利益就是捆綁連接的工具,市場“傾向”就是捆綁連接的效果。
把火柴盒作為廣告牌,把火柴作為誘餌,把“優惠”的信息傳遞給市場,這是菜刀廠家運用捆綁連接法的思路,其中暗含著信息切入捆綁連接法的成分。什么是廣告媒體?信息性切入捆綁連接法會給我們提供更為豐富的答案,請閱讀下面的《商店與廟會路線圖》:
1998年初,北京菜市口商店的節日銷售額比往年大幅度提升,原因是他們巧妙地利用了廟會,展開了強有力的促銷攻勢。正月趕廟會是北京市民的一大習俗,商店經理決定利用這個習俗促銷。他們與各個廟會主辦方取得了聯系,免費為廟會印刷門票,并在商店里代賣,廟會自然愿意。商店花了兩萬多元,印刷了十幾萬張廟會門票,門票上印著廟會地點和交通路線,交通路線的起點自然是商店門前,“憑門票底根在商店買商品優惠……”的字樣十分醒目,加上在廟會門口有多輛商店的大客車接市民來商店,商店推遲閉店時間,客流自然非常大。廟會“門票”就是捆綁連接的工具,“路線圖”建立起了廟會與商場的紐帶關系,商場“客流”就是捆綁連接的效果。這個信息性切入發生在特殊的時間——正月,所以,這個案例也暗含著時間性切入捆綁連接法。下面的《書香園開盤與高考發榜》案例則是時間性切入捆綁連接法的范例:
某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正在興建一個住宅小區,本來可以在五月份開盤上市,但董事長決定推遲到七月底或八月初上市。為什么要推遲上市呢?那要增加幾十萬成本的!原來,高考的成績得到七月下旬公布,學生被哪個學校錄取也得在七月底見分曉。小區的附近有一所中學,過去這所中學的高考成績一般,由于學校兩年前高薪聘請了幾位特級教師,所以,本年度學生高考成績肯定有大的飛躍,據摸底調查,其中有十多位學生具有考中清華北大的實力。
在中國,購房就是購買環境,環境要素中教育是第一位的,按照當時的就近就學的政策,住戶多處的位置決定孩子什么學校就讀,所以,附近有好學校將是強有利的房屋銷售手段。
果然,到了七月底高考發榜,這個學校有6位學生考中清華北大,于是,公司與學校、家長聯合舉辦了盛大的歡慶活動,利用電視臺教育頻道,開設了專題節目,讓學生和家長講述學習方法,收視率非常高。在此情勢下,樓盤發售,“入住書香園,入讀名校園”,銷售業績節節攀升,創造了全市地產當年銷售效率記錄!“入名校”就是捆綁的工具,在高考發榜時節,把好學校與好樓盤連接起來,“銷售業績”就是捆綁連接的效果。
《書香園開盤與高考發榜》案例,時機抓得好,利益點切得準,信息傳播得到位,是以時間性切入為主,兼具利益性切入和信息性切入的捆綁連接法的運用。下面的《總統促銷圖書》例子也屬于時間性、利益性、信息性三重切入捆綁連接法:
某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急于出售,便給總統寄去一部,并三番五次地要總統提提意見,出于應付,總統隨便回了個便條:“這書不錯”。出版商如獲至寶,大肆傳揚:“總統喜歡的書!”,于是,支持總統的選民把書搶購一空。
不久,出版商又出了一本書,如法炮制。總統吃一塹長一智,不再上當了,便批了一句“這書糟糕透了!”。沒想到,出版商又一輪廣告刊登出來:“這是總統討厭的書!”獵奇的讀者把這本書搶購一空。
出版商第三次給總統寄書,總統干脆一言不發,沒想到,出版商又利用了總統——“這是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一批研究者把書買走了。
在這個案例中,讀者對“總統喜歡讀的書”有利益感,是利益性切入;而把總統不理會的書說成是“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是信息性切入;根據總統的態度變化,接連三次捆綁連接總統,則是時間性切入。
“圣人,善尋假于物也”,凡事都要想想有什么可借助的東西,這是應用捆綁連接法必須具備的意識。借題可發揮,借船可出海,“借”是捆綁連接法的神。所謂“借助”,深層意思是說,要想向別人“借”,就得去“助”別人,一幫就可能成為“一幫”。
所以,修煉捆綁連接法,就是要求策劃者修煉“幫助”別人、“助人為樂”的心態。互相幫助,相得益彰,攜手共進,共建共享,這就是修煉捆綁連接法的重要理念。
須格外注意的是,捆綁連接對象是變化著的,防止對象發生不利的變化,指使捆綁產生與預期相反的結果。此外,捆綁連接必須自然,不可硬性捆綁,不得強制連接,更不能弄虛作假,蓄意炒作,給世人留下笑柄。
我們在上一節中提到,捆綁連接法經常與背景轉換法結合使用,我們從《總統促銷圖書》例子中不難發現,圖書公司與總統捆綁連接,實際上是把總統作為背景,使圖書得到了背景力量的支持。我們再詳細分析這個案例,第一借助的是總統對書的“肯定”,而第二次借助的是總統對書的“否定”,總統兩次態度完全相反,但借助的效果同樣顯著,它告訴我們,正向可捆綁,逆向也可以捆綁,這就引出了下一節內容——逆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