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張志強講師,張志強聯系方式,張志強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張志強:宗教對人類社會的意義: 化解科學一元的困境
    2016-01-20 2144

    宗教有助于化解科學一元化的困境,也使人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

    人類的社會生活處于兩大系統之中,即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一般來說,科學以“求真”為要務,以物質世界為對象;而宗教、道德等則以達致人類更高的“善”與“美”為追求,以精神世界為對象。在一切科學無能為力,或人類理性難以插足之域,求助于想象是人類思維的慣性。不僅如此,人類認識的階段性、科學探索的過程性和局限性,也為想象和信仰留出寬敞空間。也正因如此,宗教自由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重要內容。人類歷史經驗證明,生活于世界的人不能沒有信仰,信仰是滋養人類心靈的陽光,并且信仰一旦形成,便難以被強制消除或加以替代。歷史上不乏因侵犯和壓制宗教自由而付出沉重代價的事例:在歐洲,中世紀教會對不同信仰的壓制和迫害引發多次宗教沖突或戰爭,國家也因明確支持或反對某個教派而卷入其中,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無盡的動蕩和災難。

    許多人認為,在科技昌明時代,人們實無必要再求助于宗教,以獲得心靈慰藉與感情寄托。這種認識是膚淺的。不容否認,今日社會的確是科技發達,各式各樣的發明不斷地推陳出新,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但是,迄今依然存在許多無法以科學驗證或解決的問題,其中以關于人的生死福禍等問題為最。面對種種無奈與無助,富含博大精深人生哲理的宗教,就成為人們可以借助的另一種選擇。

    德國當代著名宗教學家莫爾特曼對此曾有非常精到的論述。他指出,在當今社會,“一切事物及服務的全球市場化在今天遠甚于純粹的經濟行為。它已成為人類生活無所不包的律令。我們都是顧客與消費者,而不論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是什么。市場已成為生活哲學與世界宗教,而對某些人來說甚至意味著‘歷史的終結’。 無所不在的市場化在各個層面給社群帶來破壞。因為人僅僅以其市場價值而被加以衡量,他們僅僅因其能對市場提供什么以及能買得起什么而被賦予價值。”的確如此。當以“科學”作為社會生活的唯一形式,那么一切將被量化;一切都轉換成市場價值來加以交換,這顯然不是人類社會的正當追求。人們在很多時候是需要科學,需要根據科學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生存條件,但是,人更是一種精神的存在。如果沒有對理想、價值的探尋,那么人類社會將會與動物世界沒有任何分別。

    宗教恰恰在這個層面給人們提供了科學之外尋找人文價值的需要。正如有國內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人的尊嚴與善相聯系,而人權與正當相關聯,“每一種宗教、哲學和道德學說,每一種偉大的歷史文化傳統,都有其獨特的關于善的觀念,因而有其獨特的關于人的尊嚴的理解。在伊斯蘭教中,人的尊嚴與神的意志相關, 只要你按照真主的要求生活,你就獲得人們的普遍尊敬,也就獲得尊嚴。這與中世紀的基督教徒很相似。而在儒家文化中,人的尊嚴來自人自身的德性,一名中國人,假如能夠按照孔夫子‘仁’的教誨,在修身和社會政治實踐中成為有德之人,就體現了人的尊嚴。”可見,在宗教生活中,人們因為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行為的自律,成就了其作為有價值、有尊嚴的生命主體的形象

    宗教滿足了人的精神生活必需,使人們具有良好的心理調節功能

    人們之所以選擇信仰宗教,是因為宗教具有能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積極功能。對于個體來講,宗教信仰具有自我調適作用和功能。信仰宗教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陷于迷惘或遭遇不幸時,往往借助于宗教信仰的啟迪作用予以自我調適,使心靈得到安慰或解脫。在關于宗教起源或功能的各種解釋中,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宗教是基于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而產生的,宗教與人類的幸福追求、道德約束、終極關懷密切相關。例如,宗教可能是人對于理解自然現象及其生活經驗的需求,可能是人在情感上對于解釋和適應神秘與災難并進而獲得內心平靜的需求,可能是個人歸屬于某一群體以排遣孤獨感的需求等。宗教正是出于對“我”究竟自何而來、究竟為何而生、究竟向何而去等人生問題的執著追索而充滿魅力。

    實際上,宗教自由之所以是人類社會普遍保護的一種人權,受到憲法和法律保障,是因為它需要人性的契合,表達了一種使人向善的目的。正是在宗教的目的是要造福人類這個意義上,愛因斯坦曾先后這樣表述宗教:“一個人領悟到了人類欲望的空虛,就會去追求自然界和思維世界中展現出來的崇高莊嚴和奇妙秩序”; “個體存在方式猶如牢籠一般,因此他渴望將宇宙作為單一的、有意義的整體來體驗。”愛因斯坦接著說:“我堅持認為,宇宙宗教情感是從事科學研究最強烈、最高貴的動機……有位當代人正確地說過,在我們這個唯物主義的時代,只有嚴肅的科學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可見,宗教既是人們為了追求更高精神境界所必需,也是推動人們更好地改造世界的精神動力。愛因斯坦所沒有明言的是,正是他那種悲天憫人的崇高宗教情感,促使他不斷地去探索未知的物質世界,成為20世紀人類思想史上的巨人。

    宗教對人們精神生活的作用,往往通過宗教的心理調節功能予以實現。宗教發揮作用離不開其心理調節功能,宗教正是通過心理調節功能來發揮其功能,從而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那么,宗教的心理調節功能如何得以實現呢?其中,宗教可以為人們提供安全感和某種安慰,使其消除心理上的焦慮與恐懼。比如,宗教可以消除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給人以臨終關懷。有許多虔誠的信仰者視死如歸,把死亡看得非常平淡。其二,宗教可以滿足人們對愛的渴望。現代社會在享有物質文明的同時,卻失去了以往密切的人際關系和溫暖的人情,普遍感到生活的孤獨和疲憊等。講求博愛、慈悲、奉獻等的宗教可以為人們彌補這一需要。其三,宗教可以消除人們的憤懣與怨氣,從精神上彌補由于社會不公所帶來的苦痛。宗教可以通過一些宗教解釋,如提倡寬容與忍讓、寬恕以及因果報應等,幫助人們化解胸中的壁壘,消除其憤懣和怨氣,使受傷害的心靈得以舒緩。其四,宗教可以通過使人的精神超越于現實,幫助人們暫時擺脫現世與人生的各種煩惱。宗教往往是超越現實與自我的,它能夠淡化人對現實的關注,打開人心中的死結,逐漸通過超脫求得解脫。

    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宗教的這種心理調適功能能夠引起生理上的良好調節作用。一名經常受到精神折磨、心情苦悶的人,其生理上的免疫功能就會下降,這樣的人壽命較短,得病率較高,死亡率也較高;相反,一名心情愉快、心胸開朗的人,其生理上的免疫功能便較高,有益于身體健康。在宗教社會功能這個問題上,以往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但是每種觀點都不排斥宗教對人的心理調適功能。例如馬克思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對其仍然可以作出正面理解:第一,它意味著宗教使人超脫現實,在人們的意識中創造出幻想的世界;第二,它表明宗教使人得到寄托于空想的自我安慰。過去我們在理解馬克思這段論述的含義時,只注重其批判性,而忽略馬克思在這里所揭示的宗教對人的心理調適功能。

    宗教的心理調節功能確實能起到積極作用,甚至本來有病理現象的人會因為相信神靈治病的虔誠而使體內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并由此減輕、甚至消除原來的病痛。當然,這種信仰治療也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如果不能把握好度,過分癡迷,可能使人喪失生活的熱情和勇氣,延誤正常的藥物治療,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片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播放|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白峰美|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A片一区二区三区 | 秋霞电影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韩国理伦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