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深度調整和轉型的關鍵之年。
2015年1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及,“總的看,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清華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教授張小勁等專家、學者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一致認為,習近平關于中國經濟“四個沒有變”的論述提振了各界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信心,也為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帶去了“定心丸”。
2015年12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國家發改委主持召開“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國內外專家座談會時,也透露了“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宏觀調控以“穩增長、調結構”為主線。
李克強指出,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必須深入分析判斷國際經濟走勢和國內面臨的主要矛盾,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的平衡。既要通過穩增長為結構調整創造空間,又要以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增長能力,推動解決產能過剩、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體系薄弱、公共服務不足等深層次矛盾,把發展成果更好體現在增進民生福祉上。
明年的經濟工作可能會主攻供給側改革、刺激投資、鼓勵創業,并且在房地產去庫存、清理僵尸企業、簡政放權、IPO制度改革、降低民企融資成本等方面會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