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職業經理人的關鍵技能——中高層管理者MTP訓練營》課前的問卷和調查中,跨部門溝通都是個非常突出和普遍的問題,特別是比較大型或官僚的企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常態。這里有制度和文化的問題,但是管理者的溝通方式和技巧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改變平臺很難,有時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不是要降低我們的目標,而是看看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優秀的管理者是因他人而成事,除了借助組織賦予的權力和制度的尚方寶劍,也要講點溝通藝術。
我在任某個企業物流經理的時候,有個習慣,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內部的管理非常感興趣,因為我認為,供應商的內部管理會影響到它能提供的服務品質和服務承諾。所以,我會采用訪談的方式同供應商的職能部門經理交流,既可以學習他們先進的部分,也可以從中發現管理的隱患,降低合作的風險。幸好我們公司是他們的大客戶,通常他們都非常樂意配合,也接受了共同成長、相互學習、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理念。
某個供應商是國有大型運輸企業,不像現在的物流公司多是掛靠的車輛,他們的自有車輛占大多數,所以專門建立了一個維修車間,主要對車輛進行維修。這個部門的陳經理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對公司以前發生和其他公司的安全事故調查分析后發現,所有的事故除了駕駛員自身的原因外,車輛的超負荷運行和疏于保養是直接的原因。當然這些問題表面上看不到對運輸的安全構成威脅,但是,一旦這些隱患積累到爆發的程度就會導致災難。所以他對業務經理提出,所有的車輛回來進行及時的保養和讓駕駛員得到足夠的休息,而不是等車出了問題來維修。但是業務經理卻說:“如果它能跑的話,我們就得讓它跑。現在有貨不拉,我們不想為點芝麻綠豆的事兒,就把一部車從計劃上撤下來?!?
業務是企業的命脈,有錢能不賺嗎?陳經理陷入了兩難,都知道安全第一,但是為了多拉快跑,這樣的要求很難得到支持。這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也不缺乏溝通的能力,直接讓業務部門減少業務安排來保養不太現實,我決定采用教練的方式幫助他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我提醒他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其他相關的部門溝通,找對人通常效能會比較高;在國有企業文件和制度往往是最有效的;另外我強調任何部門之間的溝通其實都是一個向內部客戶推銷建議的過程,要有營銷的思維,不要帶著問題去找人家,要帶著解決方案去找,要把你的方案的賣點和買點,對方采用后的利益想清楚。陳經理若有所思的說:“也許我能有辦法?!边^了一個月,他給我打電話興奮的說,業務經理要請他吃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陳經理注意到了每個月調度室發送的月度計劃。這個計劃使業務部門和維修部門知道每個月的運輸要求和相應的車輛安排。突然,他想到一個辦法,他記下了最需要立即保養和檢修的幾個車號,來到調度室,向調度經理說出了他的擔憂,并建議能否錯峰提前安排,這樣不至于臨時出現狀況而無車可調。調度經理回答他:“行!我們可以對每輛車按日期排班進行檢查,告訴我它們的保養時間。”
接下來的一個月,調度計劃中多列了一項對某些所選定的貨車“按日期維修”的日子,從而使陳經理的團隊不再是出現問題才檢修,而是有計劃分批次的對車輛進行保養,在一次給我們公司送貨的任務中由于他們的保障有力,為本來車輛不夠的調度室增加了四臺可以出車的貨車,業務經理特地請他吃飯。
當發現安全隱患可能對公司造成損失的時候,陳經理首先與業務經理進行了口頭溝通,但是沒能達到他的目標,出于對自己部門利益的考慮很多人會拒絕作出調整。這個時候他從我這里得到一些啟發,進行了內心的自我對話(每天我們都有無數次的自我溝通,自我溝通也要講有效性),為了達成目標,對問題重新進行了定義,他想到了利用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保養和維修計劃。他找到了調度經理,描述他的需要,調度經理也完全可以說,“對不起,我不能那樣做,因為以前的計劃從來沒有包括這一項?!彼?,在交談中,陳經理必須讓調度經理看到問題的所在,并幫助他共同尋找解決方案。最后把這個想法形成書面的文件和制度,納入業務流程中加以固化,用來指導下個月的保養和維修安排。這樣陳經理讓公司的車隊更安全,讓調度室的可用車輛更有保障,讓業務部門不至于業務流失,更能滿足客戶的運輸要求。
溝通是管理的血脈,是整合管理所必需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職能的必要手段,所以我的MTP課程中強調“溝通無處不在”,跨部門溝通尤其要講究溝通藝術,因為雖然都是一個公司的人,但是要讓我干點什么事,給個理由先!
歡迎參加王老師的《職業經理人的關鍵技能—中高層管理者的MTP訓練營》
原創文章,王哲光wzheguang@163.com來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