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電梯,人們就懶于登高,于是城市開始變得越來越高,鋼筋水泥的森林仿佛變成了一個城市國際化的圖騰標示;自從有了城市綜合體,人們的生活變得方便不已,下班后一頭扎進“foodcourt”享受各種美味佳肴,之后又穿梭在眼花繚亂的商場,最后把自己置身在時下最賣座的電影里,半夜時分才帶著疲憊回家,這仿佛就是一種現代人生活的全部。
城市離不開居住功能,更離不開商業配套。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沿街為市的社區商業、走過了專業化大賣場時期,現在的人們更癡迷城市綜合體的MALL時代。
當你駕車擁堵在十字路口,左顧右盼地看著一個個SHOPIMGMALL四周流光溢彩的廣告大牌時,你竟不知道該把車駛入哪個MALL的停車場去?你也記不清在這些同質化的MALL里,哪里有你需要的東西,這就是成都部分區域的MALL時代的真實寫照。在成都這樣的城市,能把城市綜合體做得如此密集而讓你無從選擇,不得不說是一種過度奢侈的超前配置。
城市綜合體時代是一個城市商業地產發展的最高階段,城市綜合體的核心內容由6方面組成:酒店(Hotel)、寫字樓(Office)、公共空間(Public Space)、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文化娛樂休閑設施(Culture &Recreation)、公寓樓(Apartment)等,因此“城市綜合體”簡稱“HOPSCA”。在一個城市人口密集的區域設置一個這樣的城市綜合體無疑是一種合理的需求。不可否認,它的建成還將極大程度地推動這個區域的人口聚集和服務的輻射功能。但如果扎堆過度配置,會給商業品牌的布點密集而造成品牌效益的衰減。
沒人能告訴你一個城市該有多少城市綜合體的配置;也沒人能告訴你一個區域該有多少個城市綜合體的配置。但我們會看到過度配置造成的交通壓力、聚集效益的分流、品牌維護費用的增加,都是未來商業病態的凸顯問題。
毋庸置疑,一個城市有著對商業地產的高度需求,但這并不意味著就需要過度地去配置商業配套,否則帶來的勢必就是一種商業地產的虛高,這仿佛就是中國式地產的通病,發展勢必造成失控,矯枉勢必造成過正。
建筑和生活需要有一個結合體,這個結合體應該是用來承載人們理想的一種生活方式。社區商業、專業化賣場、城市綜合體都是最佳的承載體。合理的配置、便捷的參與,這兩點都是實現商業與城市、商業與人之間發展和需求的最佳結合點。任何過度都會給城市的運行帶來壓力,也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負擔,去掉配置的虛高才是商業地產蓬勃的活力。
城市需要魅力,生活需要活力,企業更需要把壓力變成活力。城市綜合體的建設不得不說是魅力和壓力并存,想說愛你還真的不容易。
(轉自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