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的四個最大的武器,稱為聆聽、發問、區分和回應。
聆聽
為什么教練要聆聽?聆聽什么?怎么聽?
用教練的話說,聆聽是為了獲取資料,了解真相,得到回應,然后有針對地給予回應。
章小姐的上級吳總是一位教練。當吳總得知章小姐的情況,便和章小姐有了這樣一次對話。
吳總:“小章,你喜歡吃榴蓮嗎?”
章小姐:“不喜歡。”
吳總:“那如果我喜歡吃榴蓮,你會不會覺得我錯了呢?”
章小姐:“當然不是啊。”
吳總:“那你會不會覺得喜歡吃榴蓮的人很討厭就不和我一起工作呢?”
章小姐:“哦,當然不會。”
吳總:“你有沒有發現,你不喜歡某樣東西,不等于那樣東西就不對?你可以不喜歡榴蓮,你也可以甚至可以不喜歡那個愛吃榴蓮的人,但并不妨礙你和他一起工作呀。”
“哦!”章小姐一下領悟了很多事情。
吳總說:“假如你和你家里的人,和你身邊的人有了不同的喜好,你會怎樣和他溝通呢?你會試著去了解對方的獨特之處嗎?”
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朗州刺史李翱,原本是學儒家的學者,素來聽聞藥山禪師悟道高深,便親自去到禪師所在的深山求法。
當侍者將李翱引進藥山禪師的丈室,藥山正全神貫注地讀經,對李翱四號不加理睬。
李翱個性急躁,便喃喃抱怨說:“親自見到本人,才發現他并沒有像傳說中和我想像中那么有道行。”說完便起身要離開。
藥山立刻說:“你為什么寧愿相信自己的耳朵,卻輕蔑了自己的眼睛呢?”
李翱于是拱手向藥山致謝。
為什么人會變得固執?聆聽的功力不夠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固執的人和別人溝通時,聽到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就像章小姐,只要她的那個先生一過來搭話,她馬上就會在腦子里跳出反對的觀點:“他肯定又來煩我了。”“他找我肯定不是好事情。”也像上面故事中的朗州刺史,并不是被傳聞左右了自己,而是因為自己腦海中固有的“聽到的東西”影響了自己對事物的判斷。
沒有了仔細而有效的聆聽,你就會形成永遠無法看到、也無法突破的盲區,這時,固執就成為人性中的弱點。
一般而言,教練在教練他人的過程中,需要聆聽的是:
對方的話語:
身體語言:
對方的信念:
價值觀:
情緒和感覺:
他的焦點所在:
聆聽的三個境界
聆聽包括以下三個境界:
第一,用耳朵聽,這是聆聽的最基本形式,當然也是最低的階段;
其次,用眼睛、用耳朵、用自己的感覺進行全身心的聆聽,是第二個階段的聆聽;
第三,最高境界是“無心勝有心”,完全不用自己任何判斷地聆聽,能不受任何經驗限制和束縛地聆聽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答案,那是“無”的境界或者說是“中立”的境界;
在第一個最低的階段,你只可以聽到話語;
在第二個階段上的聆聽,你可以聽到很多回應,包括語氣、身體、情緒、感覺、行為層面、他所在環境層面給出的回應;一般來說,如果教練能聽到第二個境界,都需要具備深厚的功力,實屬不易;
在最高境界上的聆聽,才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話語,不僅僅是回應,而是聽到對方深層的內心世界。有句話說:“透過那有聲的語言,聽到那無語的存在。”這種境界只有很少數的成道者才能真正達到。
由此也可見,教練的聆聽并非僅僅是指一般我們日常習慣的用耳朵去聽的意思,而是接納回應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