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多數企業不懂招商!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現在,許多企業都想招商。
但可惜的是,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會成功。為什么?
因為他們手里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被我認定為“三無”的產品:無賣點、無模式、無服務,也許他們會自以為自己的產品如何如何好,在這里,我有必要客氣的提醒一句,那只能是畫餅充饑似的的自娛自樂,是市場需要的,但不是消費者想要的,你說,他們還會成功嗎?
有些中小企業向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咨詢,公司研發、生產的產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出來了,但苦于缺乏營銷能力,因此,假如自行組建網絡,一則缺乏相關資源,二則怕投入成本高,又不知道產品到底多久能打開市場。因此,他們不約而同想到了一個招術——招商,認為通過此舉能迅速解決產品資金積壓問題,至少,迅速回籠的資金能給他們前期的投入帶來安慰。此外,產品由別人去運作,也省了自行組建網絡、設置團隊帶來的許多煩心事。
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具普遍性。但是,凡事現在都怕講個但是,成功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其一:你的產品剛剛出來,一點知名度都沒有,不要說大市場,連小區域都不曾聽說過該產品,如何讓經銷商投來關注的目光?
其二:就拿保健品來據個例子,即使你在相關專業招商媒體連續刊登廣告,踴躍造勢,從中提煉賣點,炒作概念,不斷打出“打造百萬富翁從此開始……”、“××億市場等著你”、“二十一世紀生物工程領域全新突破”等等這樣煽動人心的口號,但不要忘了,作為保健品,你始終逃不出衛生部和國食監局報批的二十七項功能里面。在全國一萬多種保健品里,免疫調節功能、抗疲勞功能和調節血脂功能的產品就占了所有產品的三分之二,在如此重復建設、同質趨向的競品面前,你光搖旗吶喊,經銷商又怎么知道你的產品一定會有市場呢,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產品,他們憑什么來相信你呢?
其三:即使你的產品招商成功,難道就一定意味著市場運作成功?非也,理由很簡單,一般經銷商手中都有好些產品,當他一時被你的宣傳迷惑了眼睛,掏出一部分資金將信將疑地買斷某個地區代理時,其較高的心里期望值會讓他忽略自身的市場操作能力缺陷和營銷經驗的不足,而片面寄希望于產品,一旦三個月 或半年過后,市場的實踐并不是他心里期望的那么樂觀,對不起,從此他就會因個人情緒化而把產品看得一錢不值,即使是由于他自身推廣不力,他也會遷怒于產品而打入冷宮。因為,此時他倉庫里還有許多可供選擇的產品呢。那么,你耗費多年心血開發研制的產品,所投進去的人力、物力以及耗費的歲月及相應積累起來的企業形象、品牌資產,難道就為了幾萬塊錢就再也見不到蹤影了?
中國的市場經濟,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消費市場已經高度成熟和穩定,新企業進入的門檻愈來愈高,伴隨著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障礙。近年來,由于消費者成熟、媒體價格上升、產品同質化以及營銷模式缺乏創新,導致市場的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中小企業進行市場操作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指出,在這個市場變革的非常時期,如何審時度勢,擺脫現實困惑,減少風險、規避風險、選擇好成功路徑,是擺在每個中小企業面前的嚴重問題。
有的企業有很多產品,這些產品品種非常奇全,涉及了患者從頭到腳的疾病,但產品同質化較重。這類廠家稱得上是生產專業戶,一方面兜售全國總經銷,另一方面也自行全面進行招商。這類企業因為鋪的攤子較大,又沒有專業的營銷隊伍來進行全國市場操盤,因而導致從招商到營銷各環節混亂,后果嚴重的直接導致市場癱瘓。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遭遇高額渠道終端成本,這樣就使得經銷商壓縮自己的渠道,只向有限的、可控制的渠道鋪貨,最終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便利性。此舉亦使得企業的的營銷陷入困境。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除了自控銷售市場的開發外,招商,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我們都知道,招商好了,中小企業可以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脫穎而出;招商不成功,對本來就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就會使得本來就陷入困境的企業更加困難。
在當前的形勢下,很多企業缺乏市場意識。在制定招商政策的時候,不結合市場實際,不能客觀的分析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自我感覺良好,總想能靠著自己的能力就能夠自力更生。更有甚者,也曾想過請“外腦”幫助,所以左挑右揀,又在相對應的智力投資上縮住了手腳,憑著與“外腦”們接洽時得到的一丁半點訊息,又在網上學學習取取經,滿心以為自行消化,就能死搬硬套在自己的身上,其結果當然是在招商時屢遭敗績。
事實上,“招商”這個概念已經遠遠不是幾年前可以引起“狂潮”的招商,現在的招商是眾多企業從一個小碗里面搶飯吃,所以競爭更加激烈,如果不進行周密的安排與策劃,沒有眾多的資源以及豐富的招商經驗,沒有專業實戰的團隊進行全程扶持,僅憑企業自身的生搬硬套那些死的東西,而不是活學活用,當然很難在招商市場上立足。
要知道,市場風起云涌,中小企業立足更是難上加難,做為任何一個想要做大企業的中小企業,在進行市場營銷過程中都要有縝密的思維來判斷,自已是不是能承受得起任何“自力更生”的后果!只有靠著自己的主動出擊,尋找適合于企業自身發展的“外腦”,才不至于坐等市場時機錯過,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可以摸索的時間,那么就不要輕易把企業放在刀尖上,要知道,你的“自力更生”,很可能導致你的企業走向衰敗!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在實踐中總結出的、近年來廣大中小企業在操作市場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要使企業走出困境,克服重重困難,打出一片新的天地,必須找到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有卓越市場執行力的策劃團隊來指導規劃,才有可能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屬于自已的那塊奶酪,否則,送給你企業的,只有兩個字:沒戲!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美國《福布斯》重點推薦的營銷實戰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EMBA高級總裁班特聘講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首家省級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專家委員。
二十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幾十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實戰培訓、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國家商務部向海內外唯一推薦的知名實戰型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幾十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歐洲時報》、《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東方時報》、歐盟-中國經濟合作組織(CEEC)、《環球時報》、《香港商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