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許多中小企業營養不良?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寫了不少有關創業的文章,尤其是自己所倡導的低成本創業的理念更是引來了社會的共鳴,在當今金融危機面前,我想著重談些現金流問題。
自從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成立以來,我們經常接觸天南海北的眾多企業,從中發現了一個共性的現象,這里面很多企業都營養不良、弱不禁風,當然原因有多種多樣,但說到底,企業經營中的現金流出現問題,絕不能忽視。
記得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曾把現金流比作血液。為此,他在企業中制訂了一條“鐵律”:停止一切多元化擴張,把全部精力回歸到啤酒主業上來;警惕賬面收益,嚴控現金流,為此還積極采取措施,通過防治貧血、設法輸血、積極造血、主動止血等方式來保持健康的現金流,讓企業在“血脈暢通”的環境中穩健發展。這其中,防止“貧血”旨在嚴格控制資本性支出。設法“輸血”則是探索研究低成本融資方式。積極“造血”旨在強化營銷、開拓市場。主動“止血”則是強化內控監督,防范風險。有一段時間來,作為企業領導人,各項事情千頭萬緒,但他只盯一件事:現金、賬面盈利額度是多少并不是關鍵,關鍵是收回多少現金。
現金流的健康和安全與否其實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
前段時間,我作為主講嘉賓在北京出席了由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金融危機下的健康產業可持續增長”高峰論壇,并作為主講嘉賓在主題演講中也針對成長型的一些中小企業現金流問題談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一些老板聽后也深受啟發,說起現金流的管理,每個企業狀況不一樣,條件也各有不同,這里就不妨把青島啤酒的做法告訴大家,以資借鑒。
眾所周知,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倒逼”國內啤酒企業必須建立高效的企業管理體系,對企業進行戰略調整,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節能降耗上做好“加減法”,以實現企業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其中,“減法”即剝離低附加值產品,降低消耗、生產和銷售成本;“加法”即加快企業的管理、技術和產品創新,用創新提升企業的發展速度。國內啤酒企業應對危機所做的“加減法”,也正與近期國家出臺的輕工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想契合。《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技術進步,同時,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對于成長型的中小企業來說,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更容易感冒發燒,抵抗力弱,因此急需加強現金流的營養,保證擁有良好的體質,才有可能迎接挑戰。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