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要想贏得財富其實并不難!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這個冬天,對許多行業來說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然而,對于農產品這個資源性產業來說,由于其獨有的區域地理屬性、個性化的傳統文化特性所賦予的內涵,加上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自然而然就很少會受到經濟大環境和景氣指數的沖擊影響,是個抗周期性和內需行業,而這正是VC們感興趣的。近期,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CEO,我受邀出席了多場有關農產品品牌營銷和戰略推廣的高峰論壇,感覺到現時條件下的農產品要想做大做強,應盡快突破固有的簡單粗加工似的數量式經營模式,而應朝著多元化、集約化以科技拉動以創新推動為手段建構立體產業價值鏈目標進軍,在精準定位、精細執行上獲取精益成效。當然,這需要過程,但時間不允許過多猶豫,因為時間不等人,事實上,就在不久前,我們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還舉辦了類似的培訓班,現場看得出許多農產品企業老板是需要更新觀念同時給他指點迷津的了。
曾有多人向我咨詢:“于老師,在這波金融海嘯帶來的持續危機面前,你覺得農產品有多大的騰挪空間,PC和VC近期投資的風向會朝著它嗎?”我說這個問題問得好,以往曾經火爆過的一些商業模式比如經濟型連鎖酒店、連鎖服裝百貨、電視購物直銷等等這幾年由于受經濟低迷、消費疲軟的影響贏利空間正受到殘酷打壓,至少說在這波金融危機面前怕引不起風險投資人的興趣了,這也就是某些行業受制于特定的經濟發展周期影響,而很少能獨善其身,相反,農產品恰恰不一樣,你經濟再低迷、再惡化,老百姓終究要生活,而生活中恰恰離不開這些農產品,就這方面而言,農產品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經濟周期,它都有其巨大的潛在和現實的需求空間,有較好的市場培育基礎和增長勢頭,商業價值巨大,消費者認同度高、選擇性強,如果企業真正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創新取代命令驅動似的創新,那么它就很容易吸引眾多風險投資的目光。
不久前,在一次會議上劉永好曾說過,我關注的重點是回到主業。有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五年前,我們又開始重新研究農業的價值,這一輪將是農業的機會,金融危機時期,投資豬肉比投資黃金更保險。
事實上,已經有一些風險投資商捷足先登,以實際行動開始了他們對農產品的關注和熱情。據《中國企業家》報道,2008年年初,花生生產大企業天申食品獲得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有限公司(GIC)投資。另有消息傳摩根士丹利擬投資核桃休閑食品企業山妹子。“三農”行業業是VC們持續關注的熱點——無論是生豬養殖、花卉種植抑或是農藥等等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這個領域,國內基金業很活躍。一些食用油企業已獲得國內人民幣基金的投資。
由此可見,農產品市場大有潛力,但也需要企業在營銷手段上用心用力,爭取早日贏得財富青睞。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