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多年的市場經濟變化,創業成為了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不管是政府、企業、學校、家庭都在支持創業、鼓勵創業.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
然而,現在的市場發生了變化,環境發生了變化,人發生了變化.因此,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模式、創業理念、創業目的都需要發生變化,這才能使創業者更成功創業.那么中國60后創業與80后創業的有什么區別呢?筆者(石立平)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
一. 前者是逃離痛苦,后者是追求快樂
因為一個人的創業動力來源于兩點:一是逃離痛苦,二是追求快樂.中國60后的創業者多數比較貧窮,所以前者是被動選擇創業,后者是主動選擇創業;前者是為了生存而創業,后者是為了發展而創業.
為什么60后的創業者更關注金錢,80后的創業者更關注成就呢? 因為60后的老板是沒錢而走上了創業道路,80后的老板是有錢而走上了創業道路.所以60后的創業決心比80后創業決心要大得多.其實,他們當年創業并沒有什么宏偉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僅僅只是為了生活過得更好一點,所以今天大多數成功者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然而,80后的創業者即使現在不創業一樣過得很舒服,至少他們不會為眼前的生活擔憂.可是為什么他們需要選擇創業呢?因為80后的年輕人需要證明自身的價值,自身的能力,而且現在的創業條件和創業政策比20多年前要好得多,所以80年的創業者為了追求快樂,追求成就選擇了創業.
二. 前者是產品競爭,后者是客戶競爭
因為中國在20多年前,產品極度短缺,所以工廠生產什么,市場就需要什么,只有老板有本錢,會生產,就可以借助市場先機賺錢.所以60后的創業者多數是靠制造業創造財富.
然而,中國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變化以后,創業者越來越多,產品也越來越多,當市場發生激烈競爭以后,企業不再是靠產品致勝,而是靠客戶致勝.這時候,誰擁有了客戶,誰就為成為贏家.因此,80后的創業不再關注產品競爭,而是更加重視客戶競爭.
為什么今天的商業打敗了工業?因為企業生產什么不重要,銷售什么才重要.在工廠時期是質量競爭,企業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當產品嚴重同質化的時候,企業更關注品牌競爭,銷售不出去的產品就是廢品.所以80后的創業者更偏向于創辦營銷型企業、服務型企業,只有客戶才能創造財富.
三. 前者是滿足需求,后者是創造需求
因為人類都是先追求物質生活,再追求精神生活,所以中國在20多年前,當人們的物質生活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企業生產什么,消費者就購買什么.那時候的中國市場往往是產品供不應求.
然而,當大量的企業,大量的產品投向市場以后,客戶的選擇多了,他們有了錢什么地方都可以買到相同的產品了,所以這時候的客戶就開始挑剔了.他們不再是為了生存需求而購物,而是為了精神需求、情感需求而購物了.
只要人類的需求無止境,產品的開發就永無止境.企業不再是靠制造生存,而是需要靠創造獲勝.我們需要在產品的研發上、功能上、制造上、包裝上、銷售上、使用上、運輸上多想辦法、多出點子、多做文章.才能不斷地迎合消費者的喜愛.
何謂好產品,只有客戶喜歡的產品才是好產品,這不需要理由,你只需要讓他高興就行(當然,不能坑害客戶).因為今天的客戶不再是為產品功能買單,而是為產品價值買單,而這個價值的高低取決于客戶的價值觀,所以80后的創業者充分了解客戶的內心需求,才能出奇制勝.
四. 前者是傳統創業,后者是網絡創業
因為企業是一家贏利機構,所以創業就一定要創造財富.然而,誰能給企業帶來財富,不是父母、不是銀行,而是消費者、是客戶,他們才是企業獲勝的保障.因此,企業的競爭最終都是客戶的競爭,誰擁有了最多的客戶、最大的客戶,誰是會成為最后的贏家.
中國經歷了20、30年的市場變化,今天的客戶都由網下跑到網上去了,如果客戶都離開了傳統市場,我們卻還在傳統市場中傻傻地等待他們,這不是與消費者的行為背道而馳嗎?
因此,智慧的企業家都明白,我們不能左右消費者的思想和行為,更不能違背社會發展趨勢,市場發展規律,而是要學會與時俱進.因為企業是靠客戶生存,所以客戶在那里,我們的企業就需要往那里開.現在全國差不多一半的人在上網,將來上網的人一定會更多,所以網絡創業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這就是80后的創業商機.
今天有的大企業的倒閉,不是被競爭對手打垮的,而是被趨勢淘汰的.因此,80后的創業者一定要顛覆傳統的思維模式,尋找新的市場發展商機,別再盲目地模仿和復制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了.學習的關鍵不是回憶過去,而是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