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 網上流傳著一些有關IPD與CMMI區別的帖子和文章。主要內容都是說兩者的區別如何如何。比如思想高度不同啦,結構化程度不同啦,又或者管理組織不同、管理范圍不同等等。這些文章的內容存在很多謬誤之處,因此大量流傳,故此我覺得有必要撥亂反正一下,避免一些好學之人被誤導了。 IPD,全稱為“集成產品開發”,原本是一套產品開發管理體系,由PACE演化而來,經IBM、華為等公司的實踐,逐漸成熟。CMMI,全稱為“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其來源是SEI早年的CMM標準,用于衡量和改善組織過程能力的。因此,兩者的出發點有很大的區別。將兩套體系放在一起做比較,其實并無太大意義,兩者的出發點有著巨大的差別。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來實施,兩者有著良好的互補性。華為公司也是在CMM的推行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才開始推行IPD的。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并無沖突,反而互相補充,使各自的效能得到了良好的發揮!那為什么又有人非要去做這種比較呢?這是因為某些咨詢機構或咨詢師并沒有同時掌握兩種體系,而只了解其中一種,甚至連一種也只了解皮毛。但又要做咨詢、培訓,只好找些理由將兩者進行區分,同時夸大某種體系的優勢,以使客戶的認知有利于他們開展業務而已。雖然這種顧問并不是普遍的,但由于其片面宣傳,使得這種對比的觀點經常出現在網絡之上,對那些初學者來說,很容易混淆視聽。 IPD作為產品開發管理體系,更多的是從全流程的角度來思考整個產品開發管理過程,所以流程框架更加宏觀、全面。 比如,IPD要求在產品開發的各個階段點上,除進行技術評審外,還要進行階段決策(管理評審),但在具體執行的指導方面,其技術評審的方法,就只能從CMMI的VER過程域中尋求支撐了。諸如此類的情況非常之多。實際上,一些咨詢顧問在向客戶介紹IPD體系的時候,經常也是將CMMI的部分內容當作IPD的內容來進行講解的。而事實上,IPD在最早的時候并沒有涵蓋這些細節。經過這些年,IPD與CMMI在很多企業中融為一體,從管理的角度來說,也沒有必要去區別哪些是IPD,哪些是CMMI了。 說CMMI關注的范圍相對微觀,那是對CMMI不了解,其實CMMI從一開始就強調總全局著眼、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說IPD是全面的端到端的體系,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無論如何它也只兼顧到了產品開發的過程,對產品戰略、產品規劃等方面的考慮,仍然需要單獨的MM體系去解決和關注。因此,在企業構建產品管理體系時,不應局限于某種架構或體系,只有博采眾長,兼容并蓄,才能夠搭建起一個強大的研發與產品管理體系。這其中PACE、IPD、CMMI、JIT、Stage-Gate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借鑒和參照的體系和方法。 建議管理者在理解IPD與CMMI的關系時,不要再簡單的做對照和選擇,更為重要的深刻理解他們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融匯貫通。記住,管理和武術都是一樣的,最高境界一定是“無招勝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