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原來是沒有的,有人很奇怪為什么不叫第二方支付或者第四方支付。
理由是這樣的:之前賣家和買家沒有信任,交易的達成必須經由一個擔保人的角色或者叫中介完成,由于是引入了第三方,所以叫第三方支付,最開始第三方支付所起到的作用很簡單,就是支付交割和信用中介托管的作用??梢岳斫鉃椤靶∪钡淖畛豕δ苤皇翘嫒耸帐斟X,替互相不信任的2個人之間干點“媽媽桑”之類的撮合業務。
官方正式的說法是:解決了跨行交易的轉賬不便問題,降低了互聯網交易欺詐風險。
隨著時間的發展,“小三”慢慢上位,逐步深入到移動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POS線下收單等領域。
第三方支付由最初的清算交易到信用中介的角色,經過最近4-5年快速發展,掌握個人和企業流動資金和相關信息,其賬戶信息和交易數據已經成為大數據營銷的聚寶盆。支付既是一項經濟活動的終點(交易完成),同時更是另一項經濟活動的開始(數據收集),是構成“商業運營”—“場景搭建”—“支付完成”完整閉環的核心要素。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支付公司的價值在凝聚沉淀的支付數據和用戶資源。支付業務已經逐漸開始成為基礎層業務,在支付基礎上通過與金融服務、理財、營銷、財務管理結合開發增值服務,轉型互聯網金融成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發展重點。
基于數據和用戶資源,向前可以通過交易流水,企業上游供應商信息,企業基本信息,企業所屬行業基礎數據,線下收單機具規模,金融企業合作伙伴資源,風控合作伙伴資源提供“POS貸、小貸融資、企業理財、財務咨詢”,向后通過企業目標市場數據,企業目標客戶屬性和行為;數據、用戶使用偏好變動情況數據,自有數據,電商平臺合作伙伴資源,C端用戶資源,開展“線上營銷、市場推廣、戰略規劃、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等等綜合服務。
互聯網金融目前的主要業務P2P、眾籌、理財網銷等業務,第三方支付公司通過多年積累的用戶數據,形成信息流、資金流,在此基礎上發展理財、融資、營銷等多元跨界,成為拓展業務亮點,未來行業接線會逐漸模糊,跨界合作成為常態。
未來的第三方支付行業將何去何從?銀盛支付的解讀是,“純支付”的業務格局將被打破,“支付+電商”、“支付+O2O”、“支付+互聯網金融”的“支付+”模式將為第三方支付行業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間,銀盛支付目前正積極挖掘已經積累的大量支付數據和客戶資源,開展相關向前和向后業務的延伸,同時不斷完善支付場景搭建。為自身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可靠的流量入口。
“支付+”是“互聯網+”的延伸,將實現融合跨界,最終促使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向綜合金融服務商方向發展,形成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藍海商業模式,“小三”最終成功上位的商業模式,就是這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