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應著力突破企業融資瓶頸—朱耿洲在香港大學講學實錄
后危機時代如何突破企業融資瓶頸?如何強化小額貸款公司經營工作?擔保行業又如何健康發展?2010年11月27、28日,著名融資實戰策劃專家朱耿洲博士,在福建福州由香港大學主辦的企業總裁班上,為福建企業精英對上述問題談了自己的觀點。 如何突破企業融資瓶頸?朱耿洲博士認為:一是要有全新的融資策劃觀念與前瞻規劃,不要等到缺錢再找錢;二是要活用、善用他本人從500多種融資方法中總結出來的近200種實用技巧,達到破解企業融資難、突破融資瓶頸的目的。
(圖為朱耿洲博士 在福州為香港大學總裁班講學)
關于小額貸款公司工作,朱耿洲博士認為:這是一項國家引導和規范民間融資行為的積極嘗試和探索,是一種制度創新。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對合理配置地方金融資源,緩解“三農”、 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及社區經濟融資難問題。福建省在《福建省試點小額貸款公司暫行管理辦法》中明確了相關規定。但據了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受自身經營和外部環境等因素制約,顯露出一些不良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并解決。 據了解,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在自身經營上,主要表現在創新不足,業務品種過于單一。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在經營中基本上以貸款業務為主,其他諸如票據貼現、資產轉讓、委托信貸等創新型業務還不能有效地開展起來;簡單地復制商業銀行的貸款模式,且貸款集中度較高,背離了“小額、分散”的小額信貸原則,甚至與當地銀行機構“搶客戶”,難以與銀行機構形成差異化競爭,等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風險。 在外部環境上,主要表現在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定位不清;杠桿率低,實際融資很困難;稅賦過重,享受不到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小額貸款公司和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風險控制難度大,經營風險上升;小額貸款公司不能跨區域經營,即使有閑置資金,也不能對區域外急需資金的貸戶給予支持,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盈利空間等。 由此朱博士進一步認為:一是要明確小額貸款公司身份,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對行業的投資,實質性推動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二是要放松地域限制。三是要確保小額貸款公司融資,適當提高融資比例。四是要加大財政稅收優惠力度。五是是要積極創新,建立行業協會,擴大業務范圍。 關于擔保行業,朱博士認為,后危機時代,中國經濟的機遇與挑戰并存。要認識局勢掌控方向,清楚在后危機時代我國擔保行業會受到的影響,從而制定應對策略,獲得更大的發展。 據了解, 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擔保行業進入門檻越來越高,預計擔保機構數量將呈緩慢增長趨勢。到2011年中國擔保機構數量將達到5343家。 而在2008年底,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已達4247家,中小企業貸款累計擔保額已達1.75萬億元,累計擔保企業90.7萬戶。到2009年底,中國設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估計有4800多家,累計為115萬戶(次)企業提供擔保總額2.6萬億元。 但據了解,目前我國信用擔保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有的地方為房地產項目擔保金額較多、風險分擔機制不合理、取信難、信息不對稱、擔保業務不規范、專業人才匱乏、擔保機構發展不均衡、部分經營困難等等。
為此朱博士認為: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擔保機構持續穩定發展的法律法規。二是要加強擔保機構與銀行平等合作,建立風險共擔制度。三是要加強行業發展規劃,引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四是要開展專項治理,凈化擔保市場,引導行業自律;五是要要建立擔保業的制度風險、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的防范機制。六是要建立行業內人才培訓機制。
本期課程由福建省知名培訓機構--天行健國際商學院、天行健國際教育集團承辦。 (本期也是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融資策劃36計”知識體系全國大巡講總第3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