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新產業、新視野、新融合。2020年11月21-22日,由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主辦、針對大灣區企業高管開展的《高級工商管理精品研修班》,在深圳市西麗大學城隆重開課。著名融資實戰策劃專家、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院長朱耿洲博士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企業投融資策劃》主題講學。融資、融智、融商,為學員們展開一幅幅炫麗多彩的企業融資與資本運營畫卷。
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院長朱耿洲博士(前排中)與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精品研修班E1901班學員合影
大灣區新資本、新引擎、新格局
大灣區是國家“十四五”期間擴大開放的試驗區、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引領創新的排頭兵,也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大展身手的新福地。今年5月,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9月,廣州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意在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
因此,朱耿洲博士指出:大灣區企業高管、企業家應把握時代機遇,突破固有傳統思維體系,敏銳把握新商業時代科技發展和投融資格局,洞悉產業前沿,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為企業發展賦能,打造企業持續增長競爭力。
如何拓寬大灣區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
科技創新產業是大灣區的重點產業。如何拓寬大灣區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朱耿洲博士建議:
一是積極主動爭取金融機構創新產品與服務的支持。比如,很多保險資金、資產管理產品、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他們有機會、有實力投資科技企業。通過這些渠道,可以解決很多科技企業融資問題。
事實上,央行曾推出“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有的金融機構還推出了紓困專項貸款,有的金融機構還推出“風投+銀行”、“白名單+科技金融特派員”等多種融資服務模式。
二是以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為主進行直接融資。一方面,可綜合運用投、貸、債、股等金融工具;另一方面,也可運用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生態鏈金融等產融結合新模式,融合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企業將可獲得多渠道資金。
三是解決好抵押品不足的問題。可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訂單融資、投貸聯動等新資本運營產品獲得資金支持。
四是獲取境外資金支持。大灣區企業可以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有策略、有重點地吸引國際投資資本。
課堂剪影
36種主要融資渠道全面助力企業發展
兩天講學中,朱耿洲博士系統全面闡述了36種主要融資渠道、200多種實戰可用的融資方法,幫助學員開拓思維、靈活運用多種創新工具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這些渠道方法包括“企業內部融資”、“商業信用融資”、“經營融資”、“資產置換融資”、“實物期權融資”、“PE/VC融資”、、“股權融資”等等,80%為非銀行融資渠道;還通過解剖多個實操案例——“虧損1個億,如何快速扭虧為盈?”、“有技術、但沒錢沒資質,如何拿到大項目?”等,為學員展現當代企業融資策劃與資本運營的精妙手法,令學員們茅塞頓開!
“當代企業的發展,已從傳統的競爭戰略轉變為以融資策劃與資本運作為核心的發展戰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集中體現在企業的融資策劃與資本運作能力上!”朱耿洲博士總結。
學員表示,朱博士善于從借款方(企業總經理)、貸款方(銀行)、中介方(投資機構)、監管方(央行)、裁判者(法律)、學者研究及管理創新等七種思維角度分析融資,教學淺顯易懂,可操作性強,對大家的幫助太大了。
兩天的時間一晃而過,學員們意猶未盡,紛紛表示期待再次聆聽朱耿洲博士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