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9年2月末, 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為采寫《“沉睡的”佛山文化 如何“墻外開花墻內香”?》專題報道,采訪了知名實戰派品牌營銷專家、中國品牌營銷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易洲先生,并于2月27日在“佛山觀察”專版發表了李易洲專訪:《城市品牌的打造首先是對本土文化的梳理》,由于主題與版面限制,未能盡收李易洲先生相關觀點,這里刊出全文,與大家做個交流。歡迎提出您的看法:13424129591,cnbm21#126.com
現代城市的發展,經歷了“城市行政”、“城市管理”和“城市經營”三個階段。而“城市經營"大體又經歷了從“城市形象”到“城市營銷”,再到目前的“城市品牌(Urban Brand)”的萌芽階段。高速城市化浪潮中的各國城市正面臨著一場新造城運動,其實就是一個城市品牌的重塑過程,而城市品牌的打造首先是對本土文化的梳理。
佛山是個具有深厚嶺南文化底蘊的城市,但在對自身優秀武術文化遺產挖掘整理與推廣上,似乎總是被外界力量推著走,缺少主動的系統品牌規劃。不管是黃飛鴻、李小龍,還是現在很火的葉問,都是通過影視作品而讓別人知道。其實除了黃飛鴻、李小龍、葉問,還有一些武術名家應該及早挖掘、整理、推出:譬如“佛山贊先生”(梁贊)、葉問師傅陳華順、“詠春三雄” 除了葉問之外的阮奇山、姚才等。遺憾的是,葉問拳館現已拆除,可否根據歷史照片重建?此外,電影《葉問》里有“武館街”,可否據此開建仿古“武館街”,把相關武術家事跡、紀念場所圍繞此街開建,讓“武館街”成為一個熱門旅游線路。
歷史、現實資源豐厚的佛山,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做好資源的整合工作。佛山是武術之鄉,武術可以健身;佛山是“美食之鄉”,飲食文化可以養生、食療;三水被譽為”長壽之鄉“;佛山是“嶺南成藥之鄉”;佛山導師民醫院、佛山中醫院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這些似乎可以整合提煉出“健康產業”的概念,這是非常符合現代社會消費者需要的。可以憑借影視劇最初吸引帶動海內外游客,以“健康產業”持續吸引、留住游客,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文化資源,佛山很多優勢資源都大有作為,并能形成合力。相信“健康產業”的牌一出,還很可能會吸引其他投資者。
值得關注的是,1940年出生的李小龍,2010年就是70歲誕辰了,海內外很多人關注,可以及早策劃準備,兩年后,一個全新的佛山,熔武術、美食、養生、健康產業、旅游等于一體,將展開胸懷迎接海內外賓客。
2002年廣東省政府明智地決策:佛山區劃調整,建設廣東第三大城市。幾年來,在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上效益明顯,佛山頻繁出現在各類城市排行榜的醒目位置。政府相繼推出《佛山發展定位、發展戰略與發展布局研究綱要》、《關于進一步推動嶺南文化名城建設的若干意見》、佛山城市形象推介語征集活動、佛山人精神討論等豐碩成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有《制定與現代化大城市相適應的視覺識別標志(市標)》、《設立城市品牌建設專項資金》等提案,表現了上下一心盼騰飛的可喜局面,但似乎整合仍顯不夠,缺乏專門部門統一抓,也缺乏“城市品牌建設”的高度與深度, 是不是可以成立“佛山市城市品牌建設委員會”以利整合促進?
城市品牌的最終形成是由城市內部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和城市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感知所驅動。個性特色是城市品牌的靈魂,整體和諧是城市品牌的基礎,文化含量是城市品牌的關鍵,愉悅情感是城市品牌的要素,利益相關者滿意是城市品牌的目的。祝愿佛山城市品牌建設早日結出碩果!
作者李易洲簡介:
被媒體譽為:知名實戰派品牌營銷專家;國家高級營銷師;中國品牌營銷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學會實戰專家團品牌營銷廣告專家、秘書長;廣東營銷學會副秘書長,《營銷管理》編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品牌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審議專家組組長;國家發改委起草有關我國自主品牌建設指導意見受邀專家;TBM “全程品牌營銷”策劃模式創立者;重慶文理學院(全國首個品牌管理方向本科專業)兼職教授,還受邀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香港國際商學院等MBA、EMBA研修班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