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信品牌戰略研究院 翁向東
目 錄
文檔控制.... 2
1.前 言.... 4
2. 杭州城市定位研究.... 5
2.1 杭州城市定位的歷史回顧... 5
2.2 城市定位的關鍵考慮因素... 6
2.3 世界各地城市定位... 7
2.4 杭州城市定位研究(內向性研究)... 8
2.5 杭州城市定位研究(外向型研究)... 9
3. 杰信觀.... 12
3.1 品牌差異性分析... 12
3.2 品牌延伸性分析... 13
3.3 建立杭州“美麗之都、智慧之都”... 13
3.4 “美麗之都、智慧之都”整合“休閑之都”... 14
4. 結束語.... 16
1.前 言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脊芘纾飧璺阂梗益裔炢派復蕖! ∏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望海潮·柳永】
近年以來,國內眾多城市紛紛將城市的經濟開放、市政建設、招商引資、環境改造、旅游發展和城市品牌建設聯系在一起。因為在新技術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人類在空間的不斷流動、交通和信息的發達以及經濟的全球化,促使區域市場營銷趨勢的增長。一個城市的經濟和發展已經被納入整個社會分工的體系之中,其城市的財政狀況、消費水平、居民收入、福利待遇以及就業等社會問題都和這個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競爭力密切相關。不管這座城市愿不愿意,商業化社會的進程必然將城市帶入一個開放的市場交易平臺之中,如果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須象營銷產品一樣營銷這座城市,并把城市做出品牌,進而繼續保持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因為,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加入WTO之后面對的全球挑戰,國內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市規模擴張不可避免地將城市引入一場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
杭州,西子湖畔的美麗古城,自古以來就稱“人間天堂”,她的魅力和美麗是華夏子孫都引為驕傲的。而杭州城的規劃和定位更是引起千層浪,“休閑之都”、“生態城”、”山水城市“、 “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學在杭州、創業在杭州”、”人間天堂,快樂杭州“。。。各級機構、各方學者高人給出了眾多的方向和答案。
作為國內一流的品牌戰略和規劃專家,杰信以振興民族品牌為已任,與浙江淵源深厚,更是熱切關心著杭州城市品牌的創立和發展,期望能為杭州的城市品牌定位盡一份拳拳之心。
2. 杭州城市定位研究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場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
真正有魅力的城市,能夠成為人們一生都可以帶走的盛宴。。。這應該是城市品牌建設的最高境界了吧!
令人扼腕的是,中國城市的發展一直是滯后的,甚至是破壞性,600多座城市居然都開始面目相同,無法分辨了??傮w來說,城市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Ⅲ(1949年至1978年,建設城市階段)————這時期建設的城市如“火車拖來的城市”玉門,再如攀枝花、六盤水等,大多是國家計劃的產物。
階段Ⅱ(1978年至1992,管理城市階段)————城市依然在國家的指令計劃下運作,但社會已經逐漸接受市場經濟,尤其是國家工業化速度的加快,使城市管理成為城市面臨的重要課題。
階段Ⅲ(1992年至今,城市運營階段)————現在城市的定位、核心競爭力、產業鏈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正擺在市長們面前,已成為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杭州的城市發展也是從慢慢從國家計劃到開始進行品牌運營,一直以來作為國家省會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城市個性慢慢有些模糊,“人間天堂”似乎都有些盛名之下其實難符,而如今城市品牌經營無疑讓杭州能夠再次奔跑出位,成為獨特的杭州---“天上人間、唯有杭州”。
2.1 杭州城市定位的歷史回顧
我們認為:城市從根本意義上是不斷修復、改造、循環使用,而不是推翻重造。城市規劃應該是一個自然延續的過程、薪火相傳的過程,因此展望未來之前,我們一定要回顧過去。
杭州城市發展可以建國前后為分界:
v 杭州城市發展的真正起步,肇始于浙江江干柳浦埭。柳浦埭與對岸西興埭為一對渡口,東西向的浙江與南北向的運河在此交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為浙江南北水陸交通要津。至遲至六朝時期,錢唐縣治即已移治至此,隋代杭州州治、唐代杭州州治、吳越國都城、北宋杭州路治、南宋皇城,均沿襲六朝錢唐縣治舊地。歷史時期杭州城市發展的主要規律,即沿運河水道向北呈扇形擴展。因此,杭州城市最初的性質,應當是運河交通要津。
從隋代(準確地講應上溯自六朝起)至今,經過一千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杭州城市面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城市性質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從交通要津發展成為州(府)治,至南宋盛為國都,從元代起又降為路(府)城。
v 建國后,關于杭州城市的性質定義或類似的說明,據不完全調查統計,有如下一些:
1951年,"確定擬具建設人民新杭州的都市計劃,根據兩大原則著手:一為發展工業為生產事業服務。一為發展風景,美化西湖,為勞動人民服務。"
1953年,"……以具體的杭州市來講,據地方同志們的意見,將來是一個文化、休養、療養、風景城市。"
1960年,"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中外聞名的風景城市?quot;
1981年, "杭州的城市性質:是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是浙江省的省會。"
1983年,"杭州市是省會所在地、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
1999年,"國際風景旅游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 "杭州主要歸為古都類,同時又作為風景類的城市。"
2001年,"以西湖為核心的湖山風景與以吳越、南宋文化為代表的國際性風景、文化旅游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科教文化與創新中心,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上述各種定義可以看出,杭州的城市規劃者對杭州城市性質的認識是在不斷發展的,但除了"浙江省的省會"或"浙江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外,其余的性質都沒有反映出杭州城市的別于其它城市的獨特性,"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城市"等性質都是杭州城市的性質,但均不為杭州城市所特有,還無法與其他類似城市形成區隔,進而產生獨特的吸引力。
2.2 城市定位的關鍵考慮因素
在杭州有關部門的報告中,我們讀到這樣一段關于杭州城市經營的文字,“杭州城市資源經營的基本思路是:把城市資源經營作為推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充分認識城市的資源現狀和特色優勢,把握未來城市發展趨勢,明確城市資源經營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方面,運用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新經濟的思路和手段,通過夯實基礎、強化特色、大膽創 新、搞好整合,發揮城市資源經營在城市發展中的主導和基礎作用,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增強城市的綜合實力,使杭州在21世紀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體系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強市名城。“
理想的情況,無疑是讓杭州成為世界性城市,那什么是世界級的城市?
弗里德曼曾經在《世界城市假說》一文中指出,世界城市是全球經濟的組織節點,組織并連接區域經濟、國家經濟形成全球經濟。這樣的組織節點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主要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國際機構所在地、迅速增長的商務服務部門、重要的工業中心、主要的交通節點和較大的人口規模等等。這類城市并不是以第一、第二產業為標志的,而肯定是以第三產業即服務業、金融業為主,以科技開發與研制、高新尖人才的聚落為特征的。
世界級城市主要特征體現在國際化、區域化和專業化程度上。
國際化---世界級城市應該是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中心之一,在世界經濟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它集中了較多的跨國公司、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經濟與政治組織,是國際資本集散中心,對世界經濟具有較強的控制力;此外,這樣的城市還應該具有很高的開放度,通行國際慣例和國際法規,是國際性商品、資本、信息和勞動力集散中心,國際新思想、新技術、新體制的創新基地等。
區域化---主要指城市人口規模和城市空間范圍較大,與周邊數量眾多的中小城市形成大都市連綿區;擁有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通訊、科技、咨詢、商業、市政公用等在內的生產性服務十分發達,具有方便快捷的區際和區內快速交通系統;具有現代化的城市管理體系和一流的生態環境。
專業化---世界級城市則應該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地理位置和人文資源,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中的某一個方面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征,同時在國際上或區域范圍內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能產生重要的影響
我們認為:杭州城市定位至少有5大方面來進行支撐,絕不能只顧一方面,只有這每條線的交叉點才是要尋找的那個“定位”:
v 杭州城市定位是對杭州自身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提升,只有從自身歷史文化中化出的才是自己,而不是貼別人的“門面與屁股”。
v 杭州城市定位必須整合城市歷史文化中已被社會廣泛認知的無形資源(在公眾心目中的聯想與印象),才能達到“字字千金”定位的傳播效果,變城市無形資源為巨大的無形資產,例如“人間天堂”、“宋代都城”、“聯合國最佳人居獎”等。
v 杭州城市定位必須滿足城市市場競爭的需要,提煉、張揚城市獨有的賣點與形象,同其他城市相區別的“差異”與“個性”,提升城市競爭力才是研究方向所在。例如杭州的休閑就應避免和成都、海南雷同,避免和上海競爭。
v 杭州城市定位要從城市區域經濟學、社會學角度,整合涵括杭州現有的社會全面資源,滿足杭州產業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
超越于一般產業,具有強大的磁場與集聚效應,必須與保護生態與美麗西湖結合在一起;
2.3 世界各地城市定位
當今一些國際公認的世界級城市,可以讓我們對“世界級城市”這個概念有更為感性的認識。一般把世界級城市分為綜合型和專業型兩種。
綜合型
全球級
倫敦、紐約、東京
洲際級
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洛杉磯、芝加哥、大阪、香港、新加坡、悉尼等
專業型
金融型
法蘭克福、蘇黎世、香港
政治型
日內瓦、布魯塞爾、柏林等
交通型
鹿特丹、大阪、新加坡
另外英國社會學家弗里德曼(Friedman) 1986年按照“世界城市”(World city)的標準對全球一些主要城市進行了劃分,把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倫敦、巴黎、東京作為第一等級的核心城市,新加坡、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作為第一等級外圍的主要城市;波土頓、邁阿密、悉尼、約翰內斯堡、米蘭、維也納等作為第二級的核心城市,墨西哥、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國臺北、漢城、香港等作為第二等級的外圍城市。作為世界級城市,其競爭力體現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綜合競爭力上。
v 英國
倫敦作為現今發達程度最高的世界城市的代表之一,進入新世紀后,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倫敦市長2003年2月公布了《倫敦:文化資本,市長文化戰略草案》,提出文化戰略要維護和增強倫敦作為“世界卓越的創意和文化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ity and culture)”的聲譽,成為世界級文化城市( a world-class city of culture ) 。它的文化目標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卓越性(excellence),增強倫敦作為世界一流文化城市的地位;二是創建性(creativity),把創建作為推動倫敦成功的核心;三是途徑(access),確保所有的倫敦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城市文化中;四是效益(value),確保倫敦從它的文化資源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很明顯,在倫敦市政府的目標中,世界城市不僅在經濟上是世界的中心之一,有極強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同樣在文化方面也應該是世界的中心之一,而實施的文化戰略應當是要能夠維護和增強這個“世界卓越的創意和文化中心及世界級文化城市”。
v 新加坡
新加坡2000年制定的新世紀文化發展戰略——《文藝復興城市》中提出新加坡將發展“成為一個充滿動感與魅力的世界級藝術城市”,目標是“21世紀的文藝復興城市,即國際文化中心城市之一”,近期目標是5~10年內趕上香港、格拉斯哥、墨爾本,遠期目標是與倫敦、紐約“平起平坐”。新加坡這個文化戰略目標的提出,就是期望彌補原先新加坡文化的影響力和繁榮程度不足。相比新加坡的經濟已經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占據一定的地位,新加坡不僅本地文化的繁榮程度不及經濟,而且文化的輻射能力也遠遠不夠。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之能和經濟一起在全球大家庭中雙璧爭輝,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追趕型的文化戰略,長遠目標直指紐約和倫敦。
v 瑞士
一個僅500萬人口的國家,各城市之間分工便很明確。日內瓦是國際會議中心,日內瓦以外30公里是洛桑,但洛桑卻是奧運會的辦公地,是個體育之城,蘇黎士是傳統的金融中心,這里幾百家銀行構成了特殊的風景,80%的居民生活都同銀行業有關,伯爾尼則是鐘表制造業的城市,相鄰的盧賽恩卻以教育發達出名,許多中國人去那里學習酒店管理,達沃斯則以達沃斯論壇著名,這些城市百花齊放,分工明確。
v 法國
巴黎----法蘭西風情的集中表現,是世界浪漫之都;
戛納----地中海岸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人口9萬。因每年5月份舉行的國際電影節而聞名于世。
v 意大利
羅馬----是世界的首都,是永恒之城
威尼斯----水上的歷史古城
米蘭----時尚之都
v 奧地利
維也納----音樂之都;
2.4 杭州城市定位研究(內向性研究)
我們從多個方面分層次來分析杭州城市的性質如下:
在歷史方面:良渚文化發祥地、京杭運河南終端、吳越文化中心地、南宋古都臨安府;
在文化方面:歷史文化名城;
在娛樂方面:風景旅游城市("游在杭州、住在杭州");
在行政方面:浙江省政治中心;
在科技方面:浙江省科教、信息中心("學在杭州"、"天堂硅谷");
在經濟方面:浙江省經濟中心、長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創業在杭州");
在交通方面:區域性水陸空交通樞紐。
依據以上方面,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考慮:
第一層性質是 "良渚文化發祥地"、"京杭運河南終端"、"吳越文化中心地","南宋古都臨安府",這是杭州城市的四個具有全國乃至于全球意義且有別于全球任何其它城市的獨特性質;
第二層性質是"國際風景、文化旅游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兩個具有全國意義、但不唯杭州城市所特有的性質;
第三層性質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區域性水陸空交通樞紐",這是兩個具有跨省區意義、但不唯杭州城市所獨有的性質;
第四層性質是"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信息中心",這是具有省際意義且有別于全國其它城市的杭州城市性質。
依賴于這一定位產生的經濟推動力,恐怕要協助杭州要超越蘇州、無錫的都不大可能。這是存量無形資產。
上述這些都是老祖宗給的,我們能否以非凡的遠近與創造力為杭州帶來核當量級別的突破。
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今后杭州市后的發展,必然會由于經濟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而落后于上海和寧波兩大都市的發展,其差距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大。因此,杭州市要想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必須發掘杭州市本身的特性或經濟增長點來推動都市的發展。
2.5 杭州城市定位研究(外向型研究)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魯克斯的全球五大城市帶理論,是目前最具影響的區域研究學說。弗魯克斯認為,全球有五個世界級的都市帶,即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以波士頓和華盛頓為核心的城市帶;以芝加哥、底特律為核心的美國五大湖城市帶;以東京、大阪為核心的日本東海岸大城市帶,以倫敦、利物浦為核心的英國城市帶;以巴黎、鹿特丹、科隆為核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帶。
根據弗魯克斯的定義,認為長江三角洲城市帶也可以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帶,杭州的定位和發展是無法脫離長江三角洲的相關區域背景的,因為區域是解決目前城市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一個城市不能夠獨善其身,水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僅僅依靠城市自身或單個城市地區無法解決,只有在更大的區域尺度——城市地區——考慮產業、人口與資源的配置,才能消除城市在某個地域中的過度集中,為問題和矛盾的解決提供出路。另一方面,區域整體發展是未來杭州建設成為具有世界性知名度城市的一個基本戰略。
事實上,在杭州城市發展的區域關系中,有三個層次的定位很重要,一是在浙江省范圍,二是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三是在國內國際城市體系中。杭州城市性質和定位的三句話:省會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國際風景旅游城市,分別表示了在這三個層次上的側重定位,但杭州缺乏一個統一、核心的、具有戰略制高點的發展特色定位。
長江三角洲區域城市群,正在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發展帶,文化、經濟的交流越來越廣,交通、通信聯系越來越緊密,人才和企業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以及浙江的嘉興、湖州等城市,正在緊密依托上海;跨海大橋的建設,使寧波、臺州、溫州等也將進一步向上??繑n。在此背景下,接軌上海,是杭州的必然選擇。但接軌上海,而不是單向"融入"上海,杭州必須形成自己城市發展的制高點,才能以特色和優勢來與上?;パa錯位發展,形成雙贏局面。
3. 杰信觀點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乃至中國城市化的進程是城市品牌戰略的社會經濟基礎。工業化社會衍生的結果必然是城市的核心價值可以被用來定位和包裝之后產生出新的附加值——品牌。這驅使城市將自己像商品一樣包裝、品牌化之后拿到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推廣。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讓人們了解和知道某一區域并將某種形象和聯想與這個城市的存在自然聯系在一起,讓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讓競爭與生命和這個城市共存。
通過分析和比較,杰信認為“休閑之都、愛情之都、山水城市”等都有其合理性,但缺乏對杭州整體系統的把握,無法很有效的區隔其他城市,因此將杭州城市品牌定位于“美麗之都、智慧之都”應該更為系統科學的,包容力也更寬廣,同時可以通過一系列城市品牌經營,可樹立杭州獨一無二的“美麗之都、智慧之都”城市品牌形象。
“美麗之都”事實上,是包容了“休閑之都、愛情之都、生態城、山水城市”等各種概念的,“美麗之都”可以讓人們想到杭州山美、水美、人美,還有美衣、美食、美圖等等,更有美的城市精神。旅游、服裝、表演、音樂、裝潢、會展等美麗產業,將聚焦杭州而產生聯動引爆效應。
而“智慧之都”則暗合盛行的知識經濟,杭州曾提出兩個并列的城市發展戰略:工業立市和致力于國際性旅游休閑城市的發展建設定位。而“智慧之都”則包含了“大學城”、“硅谷”、“高科技產業”等等。
3.1 品牌差異性分析
得天獨厚四季如春的自然環境,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子湖并不是每個城市都能得到上天如此的厚愛。擁有西湖和千島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杭州,自然資源無與倫比,同時又有著悠久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另一方面,杭州的旅游業、商業極為發達,特色市場建設、會展活動、文化活動的開展都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因此,如何發揮上述優勢并結合國際標準對杭州美麗產業制定出一個總體規劃顯得極為重要。我們認為在培育杭州美的產業市場時應考慮根據市民及國內外游客不同的文化水準和需求,分為不同層次,甚至要考慮帶有不同的專業性質。
也許有人會說,近在咫尺的上海、蘇州等城市風光秀美不遜于杭州,杭州如何能夠獨享美麗之“都”?論時尚,十里洋場的上海確實無出其右者,論小家碧玉般的靈動,蘇州也是當仁不讓,可是這些其他城市在美麗氣質多少存在缺陷,上??傁褚粋€濃妝艷抹的交際花,而蘇州則缺少了些國際化的色彩。而杭州確實是“濃妝淡抹總相宜”。
教育上,杭州為數不少的教育科研機構更能為此增添濃重一筆。盡管在高等教育上,杭州的大學數量遠比不上上海、南京,但是隨著長江三角地區人才壁壘的進一步打破,杭州獨特的魅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才俊佳人落戶杭州,逐步形成了一個人才高地,這就為建立美麗之都奠定了人才基礎。
地域上,背靠浙江大地的杭州,擁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地域優勢。以靈活、進取著稱的浙江民營企業擁有國內最頂尖的服裝生產能力,圍繞著服裝產業,浙江民企不斷地向上游下游產業鏈發展,在服裝領域已經形成了國內最完整的產業鏈結構。這就為杭州在引領全國服裝潮流提供了最具競爭力的優勢——靠近原料生產基地。另外,伴隨著服裝業的成熟,由一功能見長的服裝升級到以情感性利益表達見長的時裝,并由此可能有時裝藝術引申到其他藝術領域,則需要一個極具人文優勢,藝術氛圍的城市來領銜主演,杭州則更是當仁不讓。
3.2 品牌延伸性分析
曾有觀點認為:實際態勢對杭州似乎很不利。杭州的北部(浙江地區),省會對嘉興、湖州的影響力(或叫吸引力)不斷地衰減著。杭州以東,隨著寧波跨海大橋的開工建設及紹興跨海大橋的年內開工,杭州將不再成為紹興寧波接軌上海的“地理障礙”。而且,將會“疏遠”省會的還不僅僅是紹興與寧波,溫州與臺州也將借道跨海大橋,直接與上海發展“親密接觸”。
然而,市場經濟的已有發展成果正在淡化行政中心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經濟圈內中心城市的輻射概念。觀察中國城市在經濟區板塊內的作為大小,過分依賴地緣分析是遠遠不夠的。杭州擁有深而廣的經濟發展的腹地空間。浙西的金華、衢州兩市,目前均處在經濟欠發達狀態下,而地理上與杭州更近的皖南地區及為杭州所轄的建德、淳安等縣市,均系杭州經濟發展的更大腹地。當嘉興、湖州、紹興、寧波的“離心傾向”不斷加劇時,杭州對金華、衢州及皖南的“向心力”亦在同步增長。說得直白些,杭州擁有“替代品”。杭州已經將高速公路建到它的腹地———浙皖邊界;杭州將其旅游休閑資源與周邊旅游資源互相捆綁,用資源的“深度”和“厚度”吸引長三角內的多種資本。
杭州完全可以避免與上海爭奪區域經濟中心的地位,安心的定位于長三角“副中心城市”,而著重發展“美麗產業和智慧產業”,以開放、從容的心態應對當前的區域經濟形勢,將有利于杭州在城市品牌上獨樹一幟,縮小與世界級城市的差距。
3.3 建立杭州“美麗之都、智慧之都”
v 制定鼓勵發展美麗產業的政策法規,推動杭州美麗產業的發展。首先需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來指引服裝、音樂、建筑等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規定美麗產業的行業范圍、作用和地位,引導美麗產業向著有利于政治、社會、經濟的方向發展。其次需制定傾斜性的產業發展政策,美麗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亮點,政府部門應對美麗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指向和優惠條件。第三,進一步開放市場,引入多種經濟成份參與美麗產業的競爭與發展,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民營企業、財團、外資投資美麗產業的積極性。
v 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統籌規劃,合理配置杭州地區的旅游資源。美麗產業經濟涉及各經濟部門及其他許多職能部門,政府應由一個部門牽頭或成立一個權威組織,負責全面協調和指導全市美麗經濟工作。政府還應積極溝通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信息交流,引導行業、企業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例如旅游系統和商貿系統在推動杭城美麗產業中可以統籌考慮,聯手出擊。
v 集聚名人效應,政策向藝術教育產業傾斜,形成一個杭州獨有的藝術產業高地。人才是建立品牌與加快品牌建設的根本。通過對高級人才的引進,以及加大對高校藝術院系的投入,完全可以在短期內形成一個藝術熱潮,并在長期上建立別人無法超越的壁壘。
v挖掘杭州城市特色與內涵,營造美的氛圍。杭州有著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雄厚的經濟基礎,但要達到“美麗之都”的要求,則需要對上述優越條件進行充分挖掘,培植杭城美麗產業的亮點。設立藝術節、音樂節、服裝節等藝術氣息濃厚的節日,同時對一年一度的西博會、國際游船節、國際煙節大會、西湖桂花節、蔣村龍舟節等富有杭州特色的節日內涵深入發掘,提升節日的藝術附加值,注重參與性。
v杭城要成為“美麗之都、智慧之都”,要實施整體宣傳,提升城市形象。要建立面向社會的信息發布機制,將杭城各種市場信息和社會資源信息及時匯總,通過各種新聞媒體、互聯網絡、查詢系統向社會發布。目前,國內一些先知先覺的地方已開展做城市廣告,史無前例的政府營銷創舉在中國掀起,在這方面,昆明市最為突出,昆明市政府投入1000萬在中央電視臺作了一則廣告,“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廣告詞一夜間家喻戶曉。昆明的廣告投放不僅國內播出,還在美國播出。據悉,昆明的廣告投入中1/3由昆明財政撥款,另外2/3則是各旅游企業贊助。其他城市還有山東青島與威海等等。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3.4 “美麗之都、智慧之都”整合“休閑之都”
2003年,杭州市的經濟發展勢頭非常良好,其中
v實現生產總值(GDP)209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增幅為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v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
v財政總收入突破300億元。
v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
v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0億美元。
1990年來,全市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6%,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9.1%,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6.7%。隨著旅游、房地產、郵電通信、信息服務業、會展業和連鎖、超市等新型商業業態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明顯提高。2001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6.3:50.7:33.0調整為7.1:50.6:42.3。
我們認為,杭州經濟增量來自第一、二、三產業的綜合發展,因此不適合光提休閑產業,因為單一產業對經濟增量的作用畢竟有限。
對休閑以及休閑產業進行考察,我們可以發現:
休閑是指從外界環境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使個體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去休息、消遣、培養與謀生無關的智能,自發地參加社會活動和自由發揮創造力活動的總稱。其本質就是八小時以外的恢復身心,發展自我的活動。
休閑產業正是基于人們的休閑需求產生的。它發端于歐美,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都市化的出現以及物質商品生產為主要基礎的經濟模式的確立而進入快速成長期。由于幾乎所有的產業都有與休閑相關的工作,很難給它以一個確切的定義,籠統地講,是指與人們休閑行為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特別是指以休閑旅游、健身娛樂、文化傳播、社區服務等產業為主形成的產業群。
城市定位是城市營銷、建立城市品牌的靈魂,城市品牌存在的價值是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個性,就如同產品品牌一樣,著名品牌之所以屹立百年不倒,就因為它始終遵循著自己的定位和保持著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杭州作為中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其顯著的綜合優勢在國內城市絕無僅有。但是杭州不僅要很好的休閑環境,也是需要科技帶動經濟發展的能力,因為中國本身還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顯然經濟的良好發展是不能光靠所謂的休閑產業的?!懊利愔?、智慧之都”的定位顯然更為系統全面,而其強調的美麗產業、高科技產業實際上是與杭州的已有資源(旅游、交通、居住、經濟、科技等)非常吻合。
4. 結束語
此時的杭州正是美麗時分,是草長鶯飛,是桃花浪漫,春天碧于天,可畫船聽雨眠,也可野渡舟自橫,是在春寒料峭的季節走過漫山遍野開滿梅花與櫻花的梅嶺。。。而春天之外呢,在層層疊疊碧盤似地荷葉叢中蕩舟,在皓月當空中坐在湖邊暢想,在秋陽的慵懶中聞香漫步滿垅桂雨,不經意時走過某個里弄,斑駁的老墻邊上爬滿了新虅;九溪十八澗邊,總有一個野炊區在等待著享受著野趣和童趣的人,充滿人性的溫暖。。。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象征,美好的城市能夠給人類以無限的遐想、熱情和動力,城市象齒輪一樣隨著日月轉動,實現著人類一個又一個夢想,歷練著一個又一個靈魂。古老的杭州城如何在新的世紀煥發青春?衷心希望我們的杭州,江南的杭州,中國的杭州,終有一天成為亞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山水更美麗,城市更美麗!
杭州定位于是長三角的南翼的付中心城市是沒有出息與創造力的體現;
杭州應該是國際級的城市、應該是深刻影響中國命運的城市,應該有志氣成為與上海形成高度錯位。在自己的錯位領域和上海一樣具有國際級的影響,具有在者方面要素流通的決定地位;
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航運中心
https://www.joiso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