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缺經濟年代,企業之間競爭的特點體現為跑馬圈地式的橫向擴張,其勝負優劣取決于數量、規模、和資源占有率。誰擁有更大的規模,占有更多的資源,誰就能擁有更多的產量。誰的產量多,誰的市場大,誰的實力就最強。
可是自從社會進入了過剩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橫向擴張就失去了意義,在一個容量有限的市場里,擴大規模、增加產量所帶來的結果只能是飲鴆止渴。于是企業的競爭模式從橫向的規模競爭轉變為縱向的高度競爭,從量的競爭轉為質的競爭。這場縱向競爭的制高點有五個臺階: 1.第一個層次的制高點是資源優勢。可是到了今天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除了像石油這樣特殊的戰略資源,一般的資源優勢已不足以為憑了。例如,我國擁有占全世界儲量80%以上的稀土資源,足以壟斷價格,而從稀土中提煉出的第三代永磁產品釹鐵硼,是可用于許多高科技產品的戰略資源。可由于日本人壟斷了稀土提煉釹鐵硼的專利,結果就壟斷了全世界70%的釹鐵硼市場。盡管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和釹鐵硼生產大國,但是每年卻要花巨款從日本人那里購買出口許可權。資源壟斷者竟然被技術壟斷者卡住了脖子,在競爭中處于下風。
2.第二個層次的制高點是市場優勢。不過,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大小公司、新老產品已經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市場占有率的優勢已經不足以為憑了。在互聯網跨越時空的威力面前,大公司過去靠物理銷售網建立的市場霸權在互聯網時代變得越來越脆弱,也許昨天你的市場占有率還名列前列,明天市場份額就會所剩無幾,后天說不定會被哪個后起之秀淘汰出局。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速度快得眼花繚亂,讓人應接不暇,市場優勢轉瞬即逝,讓人越來越難以把握。
3.第三個層次的制高點是品牌優勢。品牌優勢是建立在消費者的忠誠度之上的,但是消費者恰恰是世界上最缺乏忠誠的群體,他們最大特點就是水性楊花,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得隴望蜀,哪里物美價廉他們就在哪里背信棄義,移情別戀。誰要是把你公司的霸業建筑在這群沒心沒肺之徒的忠誠之上,那不是等于把大廈建造在沙灘上一樣兒戲嗎?昨天還是中央電視臺的標王,今天就成為別人清盤收購的標的,在中國商場的大舞臺上,這種過把癮就死的鬧劇還沒演夠?
4.第四個層次的制高點是技術優勢。技術知識分為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專利技術由法律提供產權保護,專有技術則是由企業自己保護產權。那些比較容易摹仿的知識產權,例如剪刀、螺旋槳、齒輪等,往往成為專利技術,否則一看就明白,很難保住秘密。有些技術訣竅不容易看明白的知識產權,例如淬火、配方、特殊工藝程序等,很難簡單模仿,企業往往自己采取保護措施,否則申請了專利反而大白天下。今天世界上大部分技術訣竅都屬于專有技術,例如可口可樂的配方,其秘密保守了百年以上。電影《紅高粱》里的酒之所以好喝,訣竅在往里面撒尿,這門專有技術不說出去上帝都想不到,可是一旦公布秘方去申請專利,知識產權倒可以保住了,可是市場卻肯定沒有了。專利技術最多只能壟斷二十年,保護期一過便無限無險可守;專有技術倒是愿壟斷多久就壟斷多久,但在今天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誰敢保證你的訣竅不會被別人破解,不會被別人超越?總之,占領技術制高點確可據以為憑,但終不可久恃。
5.第五個層次的制高點是標準壟斷。一旦某項技術指標具有了極大的普遍性,得到大多數消費者或使用者的公認,就成了行業標準,由此便有了順昌逆亡的權威性。例如,220/110的電壓就是權威性標準,不符合這個標準的電器便無法使用;汽油的含鉛量也構成一個標準系列,含鉛量超過某一標準的就要被降低標號和價格,或者被禁止出售;無線信號傳輸的波長和頻段也是標準,不符合這些標準,電視收不到圖像,手機聽不到聲音;微軟視窗現在也成了標準,現在誰開發的軟件若不與這個平臺兼容,就很難被消費者接受。標準的壟斷把技術壟斷從不可久恃的優勢變成了可持續的優勢,其壟斷地位將難以挑戰。占領了這個最頂端的制高點,才能長治久安,俯視群雄。
當今世界,大部分技術標準都被主要發達國家所壟斷,它們也正是在這些權威性標準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優勢。挑戰其優勢絕非一朝一日之功,需要聚集實力,需要臥薪嘗膽,積小勝為大勝。我國曾有些IT企業初創時就想獨樹一幟,忽略了與國際通用標準兼容,最后落得孤家寡人敗走麥城,其中最典型的教訓就是中國互聯網的開路先驅瀛海威。
在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過程中,中國的許多行業都經歷過保持獨立、保持特色、全面接軌這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我們思想轉軌所付出的學費,而第三個階段則是必經之途。只有經過了這個階段,中國才能進入第四個階段:領導標準。目前,這第四階段的曙光已經在我國某些行業初露霓端了,例如我國大唐電信推出的CDMA手機通信標準,就被納入了三大國際標準之一。
一個國家憑什么領導國際標準?不但憑技術水平,也憑經濟實力。美國的經濟比重占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所以制定標準就敢于獨樹一幟。全世界都用220的電壓,美國偏用110的電壓,由于美國市場巨大,所以各國電器行業不得不接受它的標準,否則就無法向美國出口;全世界包括英國本土都用公制計量單位,只有美國還在用英制,開車計英里,加油算加侖,可是由于它的市場最大,全球汽車行業的標準不得不對它網開一面,否則就別想在美國賣車?,F在,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手機消費國和生產國,誰要是不承認中國的標準,就意味著放棄這個世界最大的銷售市場和加工基地。
誰當了老大,誰就可指鹿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