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的質量做的好郝彪棉剛剛跳槽來到楚朝公司,楚朝公司的產品是電子消費品,老板和
人力資源部的要求都特別高,對崗位的要求是完全匹配:做供應商質量管理,對本公司的產品精通,完全了解本公司的供應商。郝彪棉特別幸運能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他原先工作的那家公司叫元籟公司,
生產的產品同楚朝公司完全一樣,供應商大部分也相同,郝彪棉在元籟公司做供應商質量工程師,現在的招聘崗位也是做SQE,工資水平也差不多,楚朝公司能找到郝彪棉也是湊巧,因為郝彪棉的妻子要生小孩子,元籟公司距離太遠。在五十多個候選人中只有他唯一符合公司的要求。郝彪棉到來新的公司,因為工作完全相同,他自然不自然地會將這兩個公司做一些比較,工作了一段時候之后,細心的他發現兩家公司許多不同點和相同點。最大的不同點是楚朝公司是以低成本取勝,元籟公司產品價格高,楚朝公司
銷售價格低;雖然價格不一樣,相同的是兩家公司的產品內在質量都差不多,各項性能指標也幾乎一致,不同的是元籟公司的產品外觀遠遠好于楚朝公司。在他的工作范圍內的不同點是,元籟公司比楚朝公司的來料不合格率要高得多,郝彪棉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元籟公司對外觀要求要嚴格得許多,大部分的不合格品都來自于外觀件,操作工比對著樣件,拿著工件在燈光照射下,吹毛求疵地去找劃痕和斑點,對于毛邊和倒角,要求連接處嚴絲合縫。稍有問題就檢出來標上不合格,退給供應商,而楚朝公司對外觀件的要求很低,郝彪棉更發現一個令人生氣的秘密,不止一個供應商將元籟公司退回來的外觀不合格品發給楚朝公司,居然楚朝公司也接受了,但細一打聽,這價格還是差的不少,當然要求也低。稍稍統計一段時間,郝彪棉發現,除了楚朝公司來料不合格率比較低的原因是外觀件判定不合格品的數量明顯低之外,扣除這個因素的影響,兩家公司的來料不合格率指標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差異。在來料不合格中,元籟公司外觀不合格占85%左右,楚朝公司不到15%。再有對不合格的判定嚴重程度也有差異,在楚朝公司,外觀不合格判定為“輕微不合格”,而在元籟公司,外觀不合格屬于“重大不合格”,要求供應商必須建立項目
團隊,找出根本原因進行整改。在對供應商質量扣分也有側重,郝彪棉做了一個對照表。表 供應商質量不合格扣分表不合格項目 元籟公司 楚朝公司尺寸超差 3分 5分材料成分不符合 5分 5分破損 1分 3分表明劃傷,劃痕 5分 1分表明色差 5分 沒有表面尺寸配合 5分 沒有從上面的表可以看出差別,這不僅僅是統計上的差異,透過現象看本質,反應在從上到下,領導層到操作工,即使從設計開始,楚朝公司大家都沒有把外觀太當回大事來看;而元籟公司從設計開始就對外觀件非常重視,有一個設計
團隊專門負責,常常外觀件的設計還會請時尚行業的專家共同參與,質量標準也非常具體和嚴格。到了質量控制這一環節,自然也不放松,帶來的效應是,外觀件在成本和質量上都是高投入。其實,元籟公司和楚朝公司都做的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的,兩家公司都在各自的道上歡快地奔跑著,形勢大好。郝彪棉是個聰明人,并沒有把過去公司的一套拿到楚朝公司,因為從招聘到工作,他深深體會到,楚朝公司需要的是按照上級想法做事的人,而不是自作自劃,自以為是的愣頭青,適應形勢最重要,他注意到,其實他還是沒有嚴絲合縫地符合這個崗位,各種差距都挺大的,尤其是管理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差異更大。調整,尤其是心理的調整,才是生存之道。討論:1.作為質量工程師,對外觀件的質量應該放在什么位置?您同意那家公司的做法?2.郝彪棉應該堅持自己認為對的,還是適應公司的環境?3.SQE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作為領導,您希望SQE的做好哪些工作?點評:供應商質量管理工程師不僅僅要埋頭拉車,還有抬頭看路,要將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的
戰略聯系在一起。只有將企業的
戰略融入到具體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價值,也能始終與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不會在工作中迷失方向。企業一般競爭
戰略是指無論在什么行業或什么企業都可以采用的通用的競爭性
戰略。但更多的企業采用不同的
戰略,包括成本領先
戰略:也稱為低成本
戰略,是指企業通過有效途徑降低成本,使企業的全部成本低于競爭對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業中最低的成本,從而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
戰略;差異化
戰略:是指使企業產品與競爭對手產品有明顯的區別,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而采取的一種
戰略;重點集中
戰略:也稱為聚焦
戰略,是指企業或事業部的經營活動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購買者集團、產品線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
市場上的一種
戰略。這種
戰略的核心瞄準某個特定的用戶群體,某種細分的產品線或某個細分
市場。對于企業來說,在規劃及實施競爭
戰略前需要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有哪些,從而選擇適合自身的競爭
戰略實施方式,以推動自身在
經濟市場中的快速發展。一、高質量競爭
戰略。 高質量競爭
戰略是指企業以高質量為競爭手段,就是致力于樹立高質量的企業
形象,并希望在競爭中以高質量超越競爭對手。高質量競爭
戰略包含如下的內容:1.高質量要注重產品的性能質量。包括產品的功能、耐用性、牢固性、可靠性、
經濟性、安全性等;2.高質量要以顧客需求為依據。--質量的“高”是相對的,要適度;3.高質量要反映在企業的各項活動和創造價值的全過程中;4.高質量在比較中不斷進取。作為一種競爭
戰略,高質量的優勢是明顯的:它是一切競爭手段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樹立良好企業
形象的基礎。二、低成本競爭
戰略低成本競爭
戰略是指企業以低成本作為主要競爭手段,企圖使自己在成本方面比同行的其他企業占有優勢地位。實現低成本
戰略的關鍵是發揮規模
經濟的作用,使
生產規模擴大、產量增加,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下降。在擴大
生產規模過程中,爭取做到:1.以較低的價格取得
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勞動力;2.使用行進的機器設備,增加產量,提高設備利用率、勞動效率和產品合格率;3.加強成本與管理費用的控制等。三、差異優勢競爭
戰略企業以表現某些方面的獨到之處為競爭主要手段,希望在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比較中占有優勢地位,便形成差異優勢
戰略。這里的差異包括:產品的性能、質量、款式、商標、型號、檔次、產地、
生產產品所采用的技術、工藝、原材料以及售前售后服務、
銷售網點等方面的差異。差異優勢競爭
戰略是在各個企業大批量
生產同一無差異產品并出現
銷售困難時提出來的一種
戰略。因為在上述情況下,解決問題的出路是使企業在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原材料、經營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成功地轉化為產品、服務、宣傳、網點等方面獨具特色的差異優勢。減少與競爭對手的正面沖突,并在某一領域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