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到底是干什么的? 在社會其他領域,調研一直是存在于人們潛意識的一種行為能力,只在必要時才付諸行動,革命戰爭時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反對形式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最有力的回應,是呀,如果沒有《中國農民調查報告》,恐怕就沒有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在營銷領域,調研通常是展開營銷工作的“第一要招”,并已形成業內人士的一種行為定式,然而,調研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是什么?是不是為了調研而調研呢?調研的最終目的是為解決問題而服務,如果調研結果對問題的解決毫無借鑒意義,那么,無論多么高深、復雜的調研也是沒有價值的,沒有價值的行動,做了又有什么意義呢?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 對于需要調研的企業而言,分清每一項調研的原因與目的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為什么進行調研?調研能達到什么目的!具有關統計顯示,中國本土企業年度內進行調研還不到千分之三,中國四千萬家企業,進行調研的就幾百萬家,相比之下,國外企業的調研率高達80%以上,為什么中國企業不習慣于市場調研呢?多數企業認為調研沒有多大作用,還有一部分企業認為調研公司的數據不準確,不值得借鑒和參考,只有極少數企業利用調研發現商機,進行產品的科學調整和營銷策略的及時修正,當然,這樣的企業也就是眾多企業中的“常青樹”,其實,也就是現在的知名大企業,問及當他們的企業規模很小的時候是否進行過專業調研時,得到的回答時由嘗試而認可調研的作用,進而將調研真正納入企業常規營銷范疇,由此可知,創出一番天下的人,通常是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記得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先生說過:“一個有知識而沒有勇氣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一個有勇氣而缺乏知識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為50%”。現實生活中,敢于沖進社會主流的人,第一個成功誘因就是勇氣,其次才是智慧、能力等其他因素,當然,生來就有良好背景的紈绔子弟除外,因為他們在娘胎的時候就生活在主流社會。筆者曾經做過幾個專業調研工作,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就是為了調研而調研,為了形式而形式,為了數據而組合,常用的市場研究方法主要分為2大類,一類是定性研究方法,另一類是定量研究方法。這兩種研究方法在功能、回答或解決的問題、數據收集方式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區別。對于研究人員和客戶而言,根據你所要解決的問題和研究目的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至關重要。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原理和方法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定性研究回答"為什么"的問題,而定量研究回答"有多少"的問題。你可以使用定性研究進行"認識、發現、判斷、了解",而不能使用它進行"測量、監控、估計、預測",這方面的問題應當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去解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具體研究形式是不同的。具體說來,常用的定性的研究形式主要包括深訪和座談會,而定量的研究形式有:入戶訪問、街頭訪問、固定地點采訪、電話訪問、電腦輔助電話訪問、郵寄調查等。 2001年,筆者進行A國煙草公社北方重點市場的調研的項目,歷時近兩個月的調研在一群以我為首的、并不太專業的團隊下展開,在經過一陣調研知識的惡補后,終于拿出了整體調研計劃,與客戶簡單溝通后,立刻招兵買馬投入臨戰狀態,幸運的是真的有兩個在調研公司做過的員工,一個擅長做調研的組織、協調、執行,一個擅長數據的分析和研究,有了兩個內行還不行,統籌和靈魂性的東西還得有人掌舵,憑借多年的營銷經歷,對市場的感知,對區域人群狀況的熟悉和了解,筆者開始發揮功力,羅列了許多市場最關注的問題,經過認真研究和對比,一個較為專業的問卷出臺了!其實,問卷的質量會直接決定調研結果的分析,設計問卷的人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設計規則外,更主要的是清楚調研的對象和目標,對產品、目標人群的了解,對市場的整體把握都很關鍵,設計一個合格的問卷,是成功調研的第二步,可惜的是我們的客戶對問卷的審核很寬松,其實,客戶并不是專家,很難提出恰當的意見的,這就要求調研機構必須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為要讓工作具有價值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對客戶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市場負責。 接下來就是組織和執行,問卷的設計固然重要,但如果訪員不認真按照適合配額目標進行,也會使調研結果大打折扣,因此,對訪員的培訓和督導工作也很關鍵,策劃力是調研成功的前提,執行力是確保調研數據準確的必要保證。定 性 研 究 定 量 研 究 將告訴你哪些東西對某人選擇一個品牌是重要的及其原因; 將告訴你在選購產品時,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將告知你的品牌形象是進取的、專業的、精致的等等; 將追蹤由于廣告宣傳導致品牌形象的變化;將判定一個廣告活動是否能實現2的目標 將測定一項活動在實現既定目標方面的效果。 當 然,定量的調研是這樣,對于定性的調研,則要求訪問提綱的質量必須過硬,同時訪問者技巧也不可忽視,定性調研與定量調研根據市場實際需要進行,有時需要同時進行,在為客戶“量身定做”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企業面臨的真正問題點,為解決問題點而有針對性的展開調研,對于獨立立項的調研項目當然要采用科學、規范的方法,但現實中,企業有時不一定要委托第三方進行調研,可能企業自身的策劃部門進行粗放式調研,這里面,多數調研書中沒有介紹,這樣的調研,有時像“偵察式調研”,即采取各種方式獵取有價值的信息,就像刑警破案一樣,根據市場上一點點蛛絲馬跡,環環相扣,尋找問題突破口,如冒充廠家、商家、客戶、記者等身份與調查對象溝通,通過有針對性的談話技巧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做法有點像私家偵探,但獲得的信息有時很有價值,甚至是常規調研方法做不到的,如調查串貨問題,企業資信問題、競爭對手市場狀況等,然后,根據溝通記錄形成一份定性的調研報告,這種調研時間可長可短,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方式,比如你想買個好房子、好汽車等。 關于調研的方式、方法,這里不再一一闡述,在專業的調研書里已經介紹得很詳細、系統,但千萬不要“誤入歧途”,因為調研是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而不是一種無聊的數據和推理的組合,我們不贊同為了數據而數據的做法,我們更主張實用和實效,因為這才是調研工作的真正意義價值所在,所有的形式都為了一個目的!筆者不是專業的統計、調研內行,這里只是談談粗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