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老子留下的是一個人生智慧,我覺得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弱者生存。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概括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老子的觀點則是:物競天擇,弱者生存。誰能夠活下來?最弱的。
我今天跟諸位分享的是從老莊到禪宗。為什么要講這樣一個題目呢?因為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人生的問題。在我看來,老莊哲學和禪宗解決的都是人生問題。 老子留下的人生智慧是弱者生存 春秋戰國是我們民族的黃金時代,也是世界人民的黃金時代。就是在這個時代,希臘有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以色列有了一批猶太教的先知,在印度有了釋迦牟尼,在中國有了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等。也就是我們說的先秦諸子。先秦諸子最重要的是四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這四家關注的問題不一樣。墨家關心社會問題,認為當時的社會是不公平的,缺少公平與正義;法家關心國家體制;儒家關心文化;道家關心人生。所以道家哲學是一種人生哲學。禪宗也是人生哲學,所以從老莊到禪宗就是中國人生哲學的一個發展。 老子留下的是一個人生智慧,我覺得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弱者生存。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概括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老子的觀點則是:物競天擇,弱者生存。誰能夠活下來?最弱的。 老子不姓老,而是一個老先生,有一個觀點說,老子也有先生,他的老師叫商容。有一天商容病重了,老子去看他,知道老師差不多了,就趕緊問幾個問題。老子問,老師,難道你沒有什么遺言要教導學生的嗎?商容說:經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老子說,我知道,不要忘本。商容又問,經過大樹要驅行(邁著碎步很快地走),知道嗎?老子說,知道,這是要敬老,見了年紀大的要尊敬。商容說:好,那你看看我,我的嘴巴,舌頭還在嗎?老子說,在。那你再看看我的牙齒還在嗎?不在了。商容說,你明白了嗎?老子說,明白了,是不是說硬的就存不住,軟的就存得住?商容說,是。天下事盡矣。天底下的道理全在這兒了。硬的就存不住,軟的就存住,這叫什么呢?弱者生存。 我們去看老子這本書,從頭到尾,貫穿的都是這樣一個思想,老子說,天底下最柔弱的東西是什么?水。最戰無不勝的東西是什么?還是水!你再大的城市,洪水過來沒了!再硬的石頭,水一滴一滴地滴下去也穿了,沒有誰能夠戰勝水的。為什么?水最柔軟!老子還說,一個人什么時候是硬的?什么時候是軟的?活著的時候是軟的,人活著的時候都是軟的,什么時候是硬的?死了以后,僵尸、白骨不硬嘛?什么意思呢?硬的就是死的,軟的就是活的。那一個人要活得好,要能夠成功,要怎么樣呢?要軟一點,要柔一點,要弱一點,要把自己放得低一點。你越放得低,你的生命力就越長久,就越能夠成功。所以他一再強調做人要低調,這樣一種思想就叫做無為。 老子的哲學,就是三個字:第一是裝。我們去讀老子的書,用得很多的一個詞叫若,意思說就是裝。第二是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第三是讓,不要爭。 裝、忍、讓,這樣你就能夠長久。你就能夠成功。這就是老子的人生哲學——弱者生存。 老子的生存哲學有他一定的道理,因為槍打出頭鳥,走在前面就倒霉。但如果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領導干部,我們所有的城市都抱著這樣一個觀念,請問我們中國如何實現自己的和平崛起呢?我們如何進行改革開放呢?我們如何發展我們的經濟、建設我們的社會呢?我們如何實現我們的民族的偉大復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