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辦中國文明網創辦了“好人365”欄目太必要了。
中國一億三千萬人,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當然是好人多!
可是,當你打開手機、網絡,報道最多的不是好人好事,而是壞人壞事。哪里出了個貪官,哪里出了個殺人犯,哪里出了一個坑蒙拐騙的惡事,哪個明星又出軌了……立刻被曝光,立刻被轉發,天天看到這些“新聞”,讓人覺得這個社會黑暗面太多了。
有個孩子問媽媽:“壞人怎么那么多啊?”
媽媽說:“對呀!現在壞人可多了,你要處處小心,不要被人害了!”
孩子緊張起來了,“媽媽,哪里安全呀?”
“只能去外國了。”媽媽無奈的說。
對于小孩子來說,最需要一個安全、和平的成長環境,如果他從小就不信任自己的國家,他怎么能夠熱愛這個國家呢?
難道我們生活中,天天都是壞人壞事嗎?當然不是!
羅曼·羅蘭說得好:“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
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許多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而我們卻忽略了,沒有關注他們,更沒有大力的弘揚他們的事跡。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榜樣,心中有什么樣的榜樣,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記得我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學上五年級時,學習《海邊青松》一課,被英雄安業民的愛國愛民的事跡深深感動。于是,我同五年級的尹澤華、庫宗華秘密成立了“安業民工作小組”,其宗旨是:做好事。我們設計了兩本《紅領巾日記》,一本用來記錄我們做的每一件好事,一本寄給福建前線“安業民炮班”的解放軍叔叔,并且和他們約定寫滿后互相交換。
天天做好事也是不容易的。開始時,我每天都在想:“誰需要我幫助呢?”漸漸地,我們做得越多,發現的也越多。哪個同學心情不好,我會悄悄塞給他一張紙條,送出一句鼓勵的話;學校女廁所蓋茅坑的木蓋壞了,我們三個女孩不顧臟臭,就在放學后把它修好;到軍事博物館參觀,我們會默默地擦去玻璃柜上的灰塵;在新華書店,我們會自覺地整理放亂的圖書……每當做完這些事,我們都能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我們記滿了一本《紅領巾日記》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它寄給福建“安業民炮班”的解放軍叔叔。
不久之后,我們收到了解放軍叔叔們寄的來信和他們記的一本《紅領巾日記》。那一刻,我們歡呼雀躍,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做好事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漸漸地,做好事成了我的一個習慣。后來,“安業民工作小組”發展到32人,小學畢業時,“安業民炮班”的解放軍叔叔來到我們學校,這個秘密被登上了許多報刊,于是,在大隊輔導員康文信的支持下,成立了“安業民中隊”。
最有意思的是,我們三個曾經畫了一幅“自畫像”:三個女孩趴在一個窗臺上。上面寫著:長大要當工、農、兵。
說來也巧,這個夢想真的實現了。庫宗華長大進工廠當了一名優秀的工人,尹澤華曾代表首都少先隊員,去福建“安業民炮班”,把紅領巾帶在大炮的脖子上,她愛上軍營,后來她入伍當了文藝女兵,次年就投身到了抗美援越的戰爭。一次戰斗中,她學做英雄安業民,勇敢沖入燃燒的民房搶險,不慎被燒塌的屋頂砸暈掩埋,被搶救回了生命,卻不幸已經致殘。
轉業后,她來到中國少年報社工作(我和她一個單位),是《中國兒童報》資深編輯,憑借幼年對紅領巾革命英雄的特殊情結,30年如一日,辛勤為孩子耕耘,播撒了一茬又一茬的正能量火種,直至退休。
我中學畢業下鄉去了農村插隊,當了農民。十年后返回北京,也在中國少年報社上班,后報社與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合并,成立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我也成為資深編輯,后來當了總編輯。我一直十分熱心為孩子服務,為家庭服務,熱心公益事業。并發起了城鄉孩子“手拉手”互助活動,熱忱地做“知心姐姐”,關心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失學兒童和失足少年的成長。榮獲“韜奮新聞獎”、“宋慶齡樟樹獎”和中宣部頒發的“中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回想這一切的成長,都離不開童年心中好人的榜樣,從有意做好事到習慣做好事,直到自覺做好事,慢慢地也都成長為有益于人民的好人。
去年六一兒童節,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全國第七次全國少代會代表時,曾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造。”強調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就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當時,我正在現場,親耳聆聽了總書記的希望,感到十分親切。
童年,對人的成長是多么重要;如果說:人生是棵大樹,“做人”就是大樹的根,根深才能葉茂;“立志”就是大樹的干,干直才能成才;“創造”就是大樹的葉,葉茂才能充滿生機。
大樹的成長離不開土地和環境。有什么的土地和環境,大樹就會長成什么樣,有什么樣的童年,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一滴血污,用顯微鏡放大,你看到的是一片血腥,同樣,把一個壞人干的壞事放大,孩子就會恐懼這個環境;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小耳濡目染的是有功德、充滿正能量的好人好事,他不僅會感到安全,而且也會效仿。
如果我們有意去發現,人們身上的善良、友好、誠信的閃光點,那么,好人會層出不窮。
有一次,我去福建泉州龍泉小鎮開會,竟然發現這里就是一個世外桃源,商店居然無人售貨,白菜蘿卜自己稱、自己付錢、自己找零錢,如果沒帶零錢,可以寫在黑板上,先取貨,下次再付。在小鎮,只要你想出行,一招手,私家車就會及時停下來,無償載你出去……小區的花園里,每片葉子都亮亮的,沒有垃圾堆放,小區的環境每個居民都會自覺維護。小區的墻壁上,貼著許多溫暖人心的話,提醒鄰里之間團結友愛、誠實守信。
我仿佛覺得,我走進了小時候幻想的“共產主義”社會!
這樣地方雖然很少,但也是存在的呀,如果我們把它廣泛的傳播出去,人們不就有了期盼了嗎?
我們身邊有許多凡人小事,卻反映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輝,如果傳播出來,人們,特別是孩子們不就可以去效仿,去學習,那么好人好事不是會越來越多,社會風氣不是會越來越好,孩子的成長不是會越來越快樂,越健康嗎?
“好人365”欄目的出現體現了民意,一定能辦好!但是要真發現好人好事要靠大家。如果我們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的活動,并且加上獎勵制度,那么一定會激發出大家的興趣;如果讓青少年也加入進來,效果會更好!他們在發現、尋找好人的過程中,就學到了好人精神。當“好人”成為他們的楷模時,我們社會生活中,好人就會越來越多,我們的國家才會真正興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