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盡管相比而言,比起熱衷于營銷點子,資本運營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但沒有規則的執行只會是獨裁,沒有規則的細節只會是運動,沒有規則的狼性只會是暴政! 中國成長型企業已經到了應當改變管理企業方式的時候了 ·每一家企業都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企業基本法,從人治走向法制 ·請帶著若干經營企業的現實問題而來,帶著解決問題的方案而歸 一、資本運營,中國企業的最后一個泡沫?
當中國企業家不再熱衷“點子”、“炒作”、“包裝”“廣告轟炸”等等營銷熱點,當“執行”,“細節決定成敗”,“狼圖騰”這樣的書銷量超過百萬的時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些現象正在向我們宣布一個轉折時代的到來:打造內功,而不是炒作市場,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家關注的主流。
與這種打造內功成為主流趨勢相對應的,是一系列事實:中國股市的長期低迷說明什么?為什么政府的若干救市策略均顯效不大?為什么不少上市公司的老總前赴后繼入獄或被拿下?答案是若干上市公司的內功不行!沒有內功而靠炒做包裝,能夠興盛一時,但不可能欺騙一世。
我的結論是,過去我們總在說,企業做不好,是政府在行政干預市場與企業運營,是法制化不健全。現在情況卻是反過來了--正是政府的法制化努力,正是市場的規范化努力,導致了股市的低迷,導致一大批上市公司業績的衰退,導致一大批“亂世英雄型”企業家的落馬。
道理很簡單,企業的利益是通過服務客戶創造出來的,股票或公司價格應當是公司能力的反映,為什么GE公司的股票價格會連續多年超過微軟?GE并沒有微軟那樣的高科技業務,這說明什么?沒有競爭能力,而指望從帳面的“運營”上做出業績,就永遠不會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流! 二、從人治到法治:每家企業都應當有一套自己的基本法 執行要的是什么?是結果,做事的結果。細節要的是什么?責任。狼性要的是什么?是員工的進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的“資本運營”這個詞,應當成為一個反義詞,這個詞是中國企業利用政策轉折與消費者不成熟,趁市場不成熟謀取暴利的代名詞。這個詞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產物,可以理解,但每一個時代都應當有自己的主題詞,今天,中國企業的主題詞應當是“以打造內功為核心的競爭力培育”。再談什么資本運營之內,那不僅與趨勢背道而馳,而且也是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一種恥辱。
這幾年流行這些詞的背后,我們看到了企業對商業結果的追求(執行),對員工責任的要求(細節),對企業競爭力的渴望(狼性)。這無疑是巨大的進步,但細細品味這些詞的背后,我感覺其中少了點什么,或者說,企業家們在追求內功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東西,那就是“法治”!表面上看,從“營銷點子”“資本運營”這些外在的包裝,轉向“執行”“細節”“狼性”這些詞,是企業內在能力打造的一種進步。但在這樣一種表面的進步背后,更本質的真正的進步正在到來,那就是經營企業根本方式的轉移,即建立起中國企業強大之本--從“人治”(企業家的一枝獨秀)轉移到“法治”(依靠組織與制度打造強大競爭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每一家中國企業不從最最基本的規則入手,通過基本規則的建立,建立起一種組織的自生長機制,那么所謂的執行,細節,狼性,仍然不過是企業家個人的獨角戲而已。盡管相比而言,比起熱衷于營銷點子,資本運營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但沒有規則的執行只會是獨裁,沒有規則的細節只會是運動,沒有規則的狼性只會是暴政!
所以,在經歷了執行,細節,狼性的“內功”啟蒙之后,我覺得目前中國企業最需要的,可能是底線規則之上的執行,細節,狼性!而不是無條件的執行,細節,狼性。或者說,執行,細節,狼性,如果建立在基本的底線規則之下,那么功力會立即大增! 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家不是不愿,而是不熟或不會。道理很簡單,中國文化本質上是一種人治文化,所以,我們大都對如何“人治人”的方法爛熟于胸,而對 “法治人”總覺得隔一層,不過癮。但事情的發展并不以我們個人的好惡為轉移,事情的發展是以時代趨勢與市場經濟的規律為準繩的,一旦法治化構成我們必須過的坎,那么,過不去的,就將成為歷史!不管你現在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