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毫不隱晦自己的成名是從《中國經營報》開始的。
2001年,姜汝祥將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摩托羅拉
文化這次能賭贏嗎?》投給了《中國經營報》,沒想到編輯很快就采納了這篇文章,從此,一發不可收。在最高峰的一年多時間里,以每周一篇一個整版的大篇幅文章,逐一高屋建瓴的點評國內的知名企業,給中國的企業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姜汝祥也因此一夜成名,順理成章的進入咨詢行業,成立錫恩公司。
十年后,再次見到姜汝祥是他新做的“電商粉絲基地”。他正在布置新的辦公室,人員還沒有完全到位。桌子上擺著一本《電商
戰略之電商2.0》。盡管姜汝祥博士已經把自己的咨詢轉向了電子商務領域,然而更大的轉型是,現在他所從事的業務基本都搬到了手機上。
放棄大企業 轉做執行力
在2003年、2004年,姜汝祥的《差距》《榜樣》等書籍相繼問世,迅速成為各大排行榜上的暢銷書,書中的文章主要結集于《中國經營報》上的專欄文章,從公司的
戰略層面對比了國內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在公司
戰略上的差距。
此后,姜汝祥的錫恩公司為國內的很多大企業做了大量管理咨詢工作,在國內的咨詢公司中走到了最前邊。然而,從2004年開始,姜汝祥做出了一個大膽的
戰略轉型:放棄服務大公司,專注了于服務中小企業,側重于執行力的咨詢和
培訓。
姜汝祥發現,在跨國公司中,從CEO到基層員工,每一個人都顯得不那么重要,無論換了誰,公司都還是正常運轉,這說明公司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不過分依賴于個人,這就是制度的規則。“我就是想幫助中國企業建立一個不依賴人的管理體系。”
2004年~2005年是中國企業黃金發展的時期,出口形勢大好,很多企業都打電話咨詢,為了更多的服務企業,姜汝祥創意性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咨詢方案做成一個小冊子 光盤賣,每套咨詢方案僅賣980元。沒想到這樣的一套方案竟然在
市場上大賣,機場的書店都主動找過來,希望在機場書店播放這套光盤。
到了2009年,國際
金融危機爆發了,這場席卷全球的
經濟災難也波及到了中國
市場,很多外貿企業紛紛倒閉,這也深深地影響到了錫恩公司的業務。身處其中的姜汝祥很快調整
戰略,寫了很多文章鼓勵企業盡快實現
戰略的轉型,還帶領企業九次去豐田公司,學習豐田的管理模式。在當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學習豐田好榜樣》甚至還成為年度的暢銷書。
然而,在隨后4萬億的政府救市資金進入
市場后,民營企業紛紛把資金投向了
房地產。“那時,我們客戶中60%的都開始涉及地產,實際上我們的這種努力最終是失敗了。”
尋找部落電商的未來
2012年,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來了。微博、微信、加速了移動互聯網的成熟。社會學專業出身的姜汝祥看到了這樣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符合人性的需要,在移動互聯這個體系中做商業是未來的趨勢。”
不可否認,微信的出現,改變了中國人的溝通體系,現在除了打電話,幾乎主流的中國人的網上生活都遷移到了微信上,在微信上聊天、買東西、看新聞、娛樂。姜汝祥發現,在后微信時代,其實在微信上還可以做生意。
“對于很多做OEM的企業,渠道的高門檻和傳播的高門檻是兩座大山,根本無法逾越,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發現這些都不存在了。在網上做生意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在微信上做營銷的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計,互聯網摧毀了這兩大體系。”姜汝祥表示。
2012年錫恩公司轉型做了電商大學海星會,將自己的
培訓內容搬到微信上,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有了幾十萬的訂閱量。姜汝祥將自己的海星會定義為“三五一有”,即:沒有校園,沒有老師,沒有學費,但是有干貨。
隨著粉絲數量的增加,海星會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包含電商大學、粉絲基地、部落電商的綜合型的平臺。截止到2014年6月,海星會已經有了70個城市的分站,建設了1300個學習群。
通過微信群,海星會已經聚合了幾十萬的粉絲,先有了用戶,隨后姜汝祥計劃根據用戶的需求,去定制企業。如今,在部落電商的平臺上已經有了20個品類的定制化商品,很多商品采用預售的方式,價格低于
市場價,更安全更有個性。姜汝祥認為,部落化電商,小眾化電商,這種基于互相信任的關系,建立的電商平臺,代表著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