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生新療法的歷史與作用。
刺絡瀉血療法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關于針刺療法起源的傳說可以追溯到我國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時期,如古籍記載伏羲氏“嘗味百草而制九針”:“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針道生焉”等,伏羲氏等都是遠古時期傳說中的代表人物。但是針刺療法真正產生的時間應該是“砭石”應用以后一個漫長的時期,大約是新石器時代。“砭石”是針具的雛形或前身,它是遠古時代人們在生活、勞動等實踐中經驗積累的產物,人類無意中發現石塊的棱角刺破體表可以治病,于是對石塊加工形成砭石而專用于治療疾病。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就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當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出現了精治的石針。其后出現了骨針、陶針、竹針等,尤其是人類發明冶金術后,金屬針具出現了大大的推動的刺法的發展。
刺絡瀉血療法最廣泛地應用于民間。此療法具有操作簡便,易學易懂,見效快,療效高,安全可靠的特點。不僅對許多常見病、多發病有效,而且對某些疑難病癥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刺絡瀉血療法的現代研究可歸納為以下作用:對血液系統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研究表明,刺絡療法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謝加快,并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作用,改善微循環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并使機體的有益物質及時補充到血液循環中去,促使機體重新建立內環境穩態而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通過改善微循環,還可以阻止炎癥過度反應和促進炎癥的恢——切實實現病人肌體的祛瘀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