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它與很多學科都能很好地搭配,更重要的是,它常常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如此百搭的學科值得培訓從業者研習。電影中的讀心術并非高深莫測,我認為,想要讀懂別人,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以及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比如,當要和上司談判時,我會為他提前沖泡一杯無糖咖啡,有了咖啡因幫忙,談判勝算更大;當安排下屬去做服務工作時,我會讓他先喝一杯溫水,手持一杯溫水給客戶,這運用的也是具象認知的原理……這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事,由這些自以為有趣的事拼湊起來的生活,其實更有趣,因為常常能帶給大家好的心情。
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大型企業省公司從事培訓工作,彈指一揮,在這個行業不知不覺工作了近4萬小時,從普通培訓師做到了培訓總監,開設 “馬詩敏培訓工作室”,成為500強企業的培訓顧問、大型國企、央企合作客座講師。從期盼有名企邀請授課,到如今常常因為要陪伴家人拒絕課程邀約,感嘆光陰似箭之時,不得不說,不曾負生活、生活也不曾虧欠于我們。
好友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周圍的人從傳統崗位,轉到物流或AI人工相關技術崗位,無法理解我為何能如此專情,形容是“神一般的存在”,我覺得更多的是興趣使然,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心情會很好,有了好的心情,就會把這件事情做好,既然能把事情做好了,就可以心無旁騖。
最近也在朋友圈分享了我在少兒教育機構帶12個語言藝術班的照片,很多朋友問,馬老師轉行教小學生快板、貫口、相聲、演講、朗誦去了?我說沒有啊,友情客串而已。幫助孩子們成長,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這也算一種休閑的放松,就像是看電影、看書或者旅游一樣,能讓人愉悅。
處理好心情,能夠激發自我創造力,讓自己處于積極情緒狀態;處理好事情,能夠激發個人價值,讓自己處于有利的競爭態勢。如何幫助員工把這兩件事情做好,這就考驗企業管理者與“企業精神管理者”培訓部門的智慧。
培訓管理向來是耗費腦細胞的勞動,燒腦而又充滿挑戰,讓存在變得有意義,甚至能讓人有不一樣的社會情懷。今天與朋友分享自我認知的五力模型,了解自己喜好和特長,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情,心情和事情都會遷善。從職業生涯發展分析,自我認知是實用心理學的基礎,只有了解自己所長所短,才能拋準職業錨,定好風向標。
古希臘阿波羅神殿入口的石柱上“認識你自己”這一句點燃希望文明之火的格言被世人傳送,真理和幸福一樣,往往很簡單。
數據顯示,一個人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長時間保持高效率的工作。對于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而且更容易感到疲倦和疲勞。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分析,成年后的我們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已經固化,從過去可以看到現在,也能夠推測未來。
那么,我們可以借助什么自我認知的心理學工具呢?
PDP測評把人區分成為五大類型,它更偏重的是人們的溝通風格和性格特征。MBTI是信度和效度非常高的測評,它將人區分成為16種性格類型,從內向外向、感覺直覺、思維情感、判斷認知八大維度進行區分,組合成為16種人格特質。經過一段時間研究,我們的培訓工作室也制作了成套的MBTI培訓教案,在幾所院校做講座時,也分享實用心理學在生活中帶來的便利和趣味,學員反饋特別好。
經過測評校驗的課程需要進行分類別的講授,針對性和實用性雙強。如果您覺得MBTI過于專業,做專業測評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及費用成本略高,操作起來不太簡便,那可以通過五力模型進行自我檢測。
方式一、360度測評
通過家人、親戚、朋友、老師和同學等周圍的人對本人進行客觀分析,達到自我認知目的。這種測評方式跟更直觀,雖然人與人之間可能因為三觀不同,會有些評價上的矛盾,比如,有的人認為你很善于表達,有的人可能認為你偏內向不喜歡展露自己,表面上看這兩者是矛盾的,但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看上去很外向的人,本質上可能是內向的,測評的結果以及他對自我的定義可能都是內向,只不過因為他掌握了表達的技巧或具有表現的天賦,常常能富有感染力地侃侃而談而已,實際上他更喜歡獨處和思考,所以,這兩種說法本質上并不矛盾。
同一個人展現出來的氣質特征總是有共性的,從不同人的觀點中尋找重疊的交集,進行多維分析,這樣有助于了解自己對外塑造的形象風格。
如果您覺得這樣的方式過于隨意,有些元素可能偏離真實,正如前面案例所提及的,很多人看起來很外向,從專業測評與自我認知角度,其實內向占比更高,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定的方式允以補充,參考模板如方式二,測評者可根據需要進行題目設定。
方式二、自我評定
我是一個( )的人,我的優點是( ),不足是( )。
我想做( ),我能做( ),我應該做( )。
以上外部與內部的認知了解是開放性的,如果想要系統性地自測,可以參考以下五大維度進行自我能力評估。畢竟,職場工作中,人與人智商相差不太大,但能力卻不相一致,這與人的主觀能力性及綜合素養密切相關,通過十余年培訓生涯的觀察研究,自我能力涵蓋穩定力、應變力、影響力、感染力及調節力等,我把它們總結成為自我認知五力模型,僅供參考如下:
方式三:360度測評與自我評定的五大維度
一、自我穩定力
自我穩定力是一個考量相對成熟的維度,它像是在描述一個人自我的外殼。如果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容器,穩定力則是容器的外殼,它的穩定度取決于接納和包容他人情緒、表現和反應的情況。
比如,一個抗挫穩定性很強的人,面對再多的波瀾,臉上可以平靜如水,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素養;一個特別討厭吃榴蓮的人,她可能無法接受與榴蓮有關的任何食品,這是她很穩定的飲食偏好,短時間很難改變。反之,抗挫能力弱的人,幾句不切實際流言蜚語可以把他擊垮;一個不太喜歡榴蓮味道的人,可能會因為餐館環境、心情不同、對象不同等原因接受榴蓮酥、榴蓮糖等食品制品。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個人的穩定力越高,容器就越結實;穩定力低,則容易受到他人情緒左右,主觀能動性差。不妨思考一下,您的職業穩定力容器是有彈性的皮膚,還是茅草,還是紙張、樹皮、木板、鋼板、石頭與墻?
穩定性強的人,有主見、有方向、有目標、有自信、接納他人、會去控制情緒,幸福指數較高,成功人士的穩定性往往非常高。穩定性弱的人,人云亦云、沒有目標、沒有自信、剛愎自用、情緒不受控,于是,他們注定隨波逐流,幸福感很低。
二、自我應變力
一個人是否有足夠的應變力可以從他扮演的不同角色來判斷,比如男性的角色主要是父親、丈夫、兒子,女性的角色主要是媽媽、妻子和女兒,一個自我應變力強的人可以在不同角色間自如切換,而應變力弱的人則會出現切換困難,甚至只適應其中某一種角色,在其它角色中就會無法表現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擁有足夠自信和專業度時,一切突發事件都變成我們自我展示的良機。
作為專業培訓師,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場合遭遇一些突發事件,這是家常便飯。準備上臺講課,突然接到通知,原有課程不講了,換主題;培訓班上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員工突然躁狂癥發作等等。有了足夠的知識、自信和經驗,我們就能應變自如。
自我應變力,實際就是我們的底氣,它是可以被提升、被訓練的。
三、自我調節力
從體力勞動進化到腦力勞動,花費了很多年月,從腦力勞動進入情緒勞動則需要很短的時間,因為情緒勞動能更好地反哺腦力勞動,情緒管理對人的壽命、工作和生活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自我調節力實際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是指一個人的自我在高壓下感覺要散架的時候,或者被擊潰而瓦解的時候,能不能重新振作。在高壓下,低自我調節力的人,只接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不想看不利的信息,處于被動狀態。高自我調節力的人,仍然能尊重事實本身,于是能洞見到一些機會,將危機變成機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調節力強者EQ及AQ商值雙高,常能達成目標。
由于智力商數由于高而獲得成功的畢竟少數,愛因斯坦、史蒂芬霍金、楊振林等都是人群中的少數,很多985、211畢業的高材生誤入歧途的新聞不絕于耳。實際上,對于蕓蕓眾生而言,情緒商數更重要,畢竟,人生的幸福體驗是主觀的感覺,能為自己創造快樂并為他人創造快樂的人,才是充滿價值的。
現代人掙錢的時候想休息,休息的時候想掙錢,幸福指數自然不高?;钤诋斚拢⑶蚁嘈乓磺卸际亲詈玫陌才?,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哲學。
“活在當下”就是在家里的時候,好好陪伴家人,不要總想著工作的事;工作的時候,認真投入,不要又在糾結于家庭事務,“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建議大家對待世界萬事萬物持樂觀的心態。樂觀是一種態度,也是擁有自我應變能力的基礎。當我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有了好的情緒狀態,有了好的心情,自然能夠用不變應萬變。
四、對外影響力
影響力是一門有趣的課程,特別喜歡給銷售團隊講這一門課,很多生動有趣的案例能讓人回味無窮,接地氣的工具也能讓學員在工作中立竿見影。
什么是影響力呢?
影響力指一個人的自我可以伸展開的空間,對外影響范圍大,獲得認同度更高,個人存在感更強。對外影響力包括顏值、語言、行為、思維、頭銜等,可以通過技能學習和經驗積累獲得提升,也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獲得質的飛躍。為此,西奧迪尼特意寫了一本書對影響力進行闡述,多年暢銷,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人們越往高處走,越是需要自我修煉。
影響力強的人,常常在職場上有更加搶眼的表現,能夠帶動身邊的人、事、物往有利于個人的方向發展,他們的晉升速度或職業技能具備領先優勢。這就是為什么央視主持人、名牌大學教授、網紅名媛的個人IP流量總能急速飆升的原因,影響力積聚到一定程度,都能變現。跳出舒適圈、拓展影響圈,柯維博士的觀點,也值得推崇。
對于企業培訓師而言,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等,都會呈現在講臺上,這就是影響力,不斷自我提升,影響力自然也會呈現IMAX狀態。
五、語言感染力
語言感染力是指一個人的人格中蘊含著的力量,天賦占比更高,似乎是一個難以改變的因素,也是最容易察覺到的指標。
有些人說話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缺乏氣場,而有些人,則感覺每天都自帶充電寶,出門在外是自來熟,做事情充滿活力和張力,上臺能自動吸附鎂光燈,這些人的氣質感染力非常強。即便從文字或某些不經意的生活細節中,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對外感染力,是細水長流還是大氣磅礴,幾乎可以在首因效應的前7秒鐘判斷出來。
語言感染力高者,在語意上善于營造語境、利用語氣語調、能有效把握輕重緩急,表現出抑揚頓挫;在聲音上清晰度十足、流暢性極好、節奏感很強、情感力充沛。感染力與個人性格特質有一點關聯,職場人士很難在短期內獲得獲得大幅度地轉變,但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訓練實現提升。行為經濟學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做決策時,常常是感謝而非理性的,基本都是“非理性人”,因此,擁有感染力的人更容易引導別人做出理想的回應。
給一些國有企業及上市公司授課時,很多學員問我,怎么樣才能提高感染力?我的建議是多做一些聲音的練習,讓聲音有表情、像音符。記得有一位知名主持人曾經說過,在臺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感動,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笑,三分之一的時間莊嚴,這也是一種感染力的表現形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借鑒,但每個人的特點不同,照搬照抄可能落為東施效顰,但聲音控制上的技巧,是可以拿來主義的,比如,音調控制、音色識別、停頓技巧、重音技巧、節奏技巧等,可以多加研習。
客串給孩子們授課時,也有家長發微信請教,我的建議是,上語言藝術課程,學一段快板,會一個貫口,能表演一段相聲,能講好一篇文章,這些都是舞臺呈現的能力,而軟實力才是根植于內在的能量,做好氣息練習、聲音控制基本功學習,甚至從拼音的前鼻音、后鼻音抓起,看起來枯燥的基本功往往能讓孩子們走得更穩,發展更好。
……
自我認知的三大維度操作簡便,五力模型僅供培訓使用,如需信度和效度更高的測評結果,建議做有針對性的心理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