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培訓工作室基本擬好一個創新推動模式,著手準備注冊培訓公司,一位匠人級朋友對計劃推廣的項目很看好,他認為,科技和模式是這幾年的風口。風投朋友也在評估項目價值,他的理念則是,培訓是永不凋零的常青樹,培訓世界正在變輕。瀏覽了投融界和創業項目網融資傳媒等資訊,能夠吸引眼球的是創新的營銷模式,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亟需顛覆,我的意愿也正是創建一家輕資產、輕人力、重模式的培訓公司。
“輕資產、輕人力”中,“輕”的意義是什么呢?
今天是“輕”全面戰勝“重”的時代,法國哲學家、《輕文明》作者吉勒 利波維茨基在接收采訪時說,”輕”正成為“一股世界性的動力,一種顛覆全球的范式”。《新周刊》在2000年定義的“飄一代”,其實也是“輕一代”:他們只租房不買房,只打的不買車; 懶得存錢,不想養老;愛過多次,但從不為誰要死要活;悄悄結婚,絕不舉行盛大婚禮;不對別人噓寒問暖,也不喜歡被人噓寒問暖.....
說起來,2010年后,企業培訓世界變輕了,線上培訓快速供給,傳統線下培訓被迫改革,雖然90%以上的線上培訓企業至今虧損,但它們當中的大多數依然在堅持,他們正沐浴著希望的曙光。2013年開始,有一些培訓機構以互聯網+、講師選秀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創新模式帶來規模效應。近幾年,有些區域培訓機構以培訓行業協會的名字開設機構,邀請社會知名人士作為名譽講師等,也在社會上、行業內引起反響……培訓機構不再需要非常大的場地,也不需要采納排山倒海的人海戰術,保底有一間辦公室、一間培訓室、若干電腦、電話等辦公用品,創意營銷隊伍不貴多貴精,講師團隊追求的不一定是培訓界大牌、而是白(領)骨(干)精(英),簽約兼職講師也成為節約人力成本的模式,培訓場地外包備受追捧。
“重模式”中的“重”是什么含義呢?
現代企業培訓管理,增加了互聯網元素,實現粗放式躍進,單一做線下培訓的公司亞歷山大,依托于互聯網,輕資本化運作,輕人力成本化運作,正在引領潮流,逐漸成為主流。
輕,作為一種價值、一種理想,對培訓世界帶來巨大沖擊,也成為了主流文化。重模式強化了業界對創新的需求,能不能找到適合于互聯網時代的模式,是決勝未來的關鍵因素。OTO式培訓、微培訓、DIY定制培訓等,為企培派打開了機會窗,誰能在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模式開拓的沃土上播種并且耕耘,誰就更容易取得突破式成功。
從職業角色上分析,內訓師是企業發展的精神導師與傳承者,把脈時代趨勢,捕捉轉瞬即逝的閃光點,是使命,亦是責任。輕企培時代到來,培訓師想辦法讓傳統模式變輕,讓創新模式變重,富有非凡的意義。
從行業特色上分析,化繁為簡、化粗曠為精細、化傳統為創意,儼然成為了全球經濟、文化的新運作模式。輕培訓與輕城市、輕資產、輕物欲、輕成功、輕文化、輕經濟、輕社交、輕知識、輕婚姻、輕身體等都是統一的,它們正成為一種新潮流,這反襯出營銷模式推陳出新的重要性。“輕資產、輕人力”的背后,正是“重模式。”
柯達作為百年老店,離我們遠去了;HTC曾經是國內一線品牌,如今被淡忘了;MP3、MP4、MP5曾經是時尚的代名詞,如今已失去未來,90后主流不知其為何物……逆勢飛揚比順勢而為的難度系數高很多,既然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既然中國2025新時代已經鋪開畫卷,那么,冗繁的機構管理請開始根植“輕”理念,模式推廣請用濃墨潑“重”彩。與時俱進,才能保持領先優勢;不安逸于現狀,才能成為百年老店金拱門(麥當勞)或者新白娘子傳奇(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