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投資大咖
資本力量如何解讀商業航天
本刊《產業資本》特約觀察員馮晨翔對七位在投資界頗負盛名的風險投資人進行了深度訪談,探討他們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資態度、投資理念、投資思維和投資實踐,分享他們的智慧與經驗,助力商業航天創業者們擁抱投資人,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共同開啟星辰大海的夢想征程。
主持人 |《產業資本》特約觀察員 馮晨翔
審校 | 沈淮
本文刊登于《衛星與網絡》雜志 2017年1&2月刊
本期對話者 | 牛旼
創想天使投資人
曾投資藍箭空間、宇航智科
“在這個領域無論是創業還是做投資,都要有一顆對未知事物的探究的好奇心......都是需要足夠強的毅力和足夠大的耐心,這點非常重要。”
01商業航天的核心是商業主持人:您是比較早開始投資商業航天公司的,您怎么看待這個投資機會?牛:作為投資人來講,首先,要看到這個產業機會,這個產業機會包括國際產業趨勢和國內的政策開放程度;第二,上下游產業鏈是否出現了商業化的公司,是否形成了完整的商業產業鏈;第三,商業化的公司是不是能夠低成本化、小投入、高效率實現商業閉環,商業航天、機器人產業都是如此。無論是從國際商業航天發展態勢考慮,還是我們國家積極推行航天軍民融合政策,都將促進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公平競爭。扶持民營航天作為國家航天的有益延伸和有效補充,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將更有力推進中國商業航天的全面發展。對此我認為商業航天產業的投資機會才剛剛開始,對未來發展前景樂觀看好。主持人:您是怎么判斷這個市場的,或者認為這個市場的窗口期有多久?牛:科技創業投資,首先要評判技術,技術雖然是核心,但是技術卻不是最決定成功的。最關鍵的還是在應用端,如果投資的企業是黑科技或者是帶有科幻色彩的企業,有可能搞不好就變成先烈了。投資領先市場的技術,特別是有一到三年左右的時間窗口期的,這個市場可能是未來將要爆發的市場,我們找好這樣的爆發點,找到最優秀的創業者,特別是海歸創業者,他們往往是在國外的大公司有很好的工作經驗,掌握核心技術回國的,這類人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總的來說就是時間點的把握很重要,你投資的技術到底領先多少年,能夠被市場廣泛應用,這個是把握市場的投資節奏最重要的一點。主持人:您選擇這個領域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向是基于怎樣的想法?牛:對于投資人來講,需要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做好航天的科普。我覺得,航天的本質是信息,包括通信,就是信息的傳輸;遙感,就是拍攝地球的圖像,其實也是信息。就衛星來講,舉一個形象的例子,衛星就像一臺電腦,或者稱之為服務器,宇宙就是一個大的機房,可能唯一的一條路就是通過專用的汽車把機器運到機房里,那就是火箭。其實這個商業模式也比較簡單,火箭就是靠收交通費、運費,像打車一樣,也許再過幾十年,隨著低成本,以及技術的普及化,可能就像我們看到的科幻片將來會在現實中出現一樣,另外,我覺得做衛星,特別是做衛星平臺,其實衛星本身就是平臺,它也是個載體,載體承載著載荷,載荷采集信息。在商業航天領域中,很多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都可能得以新的詮釋和發展。主持人:您覺得商業航天的側重點是航天技術,還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牛:商業航天,光有航天是不夠的,它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最重要的是商業,怎么解讀它是一個商業的問題,就是最終誰為航天的成本買單,誰在產業鏈的最下游,如果這個產業鏈的最下游還是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話,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商業航天了。其次,到底從哪個領域去切入,導航、遙感、通信,也包括部分科研,民營企業一定要以低成本和低門檻迅速切入,而且能夠實現商業閉環。無論實現怎樣的商業模式創新,商業航天的側重點首先是航天技術,這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比如組建一個星座,需要造N顆星,需要N顆火箭去把他們打上去,還需要在地面去建站,需要地面終端通信。總之,商業航天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02
耐心和毅力
是商業航天創業的必備素質主持人:從您目前觀察的商業航天的創業者來看,您覺得需要哪些素質?牛:首先,在這個領域無論是創業還是做投資,都要有一顆對未知事物的探究的好奇心,目前來看商業航天還是一個門檻較高的事情,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對專業知識一無所知的人就能做的,第一天開個航天公司,第二天就發射火箭,第三天就運營數據,或者造幾十萬一顆的衛星,這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所以無論是在這個領域的創業還是投資,都需要足夠強的毅力和足夠大的耐心的,這點非常重要。
當然我相信一點,某些時候,你在某些點上耗費時間精力,未來或許會在某個點上爆發,甚至成千上萬倍的爆發。對于創業者,或者想加入創業團隊的年輕人,最好還是與自己的專業知識相接合,第一是能把自己多年來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應用起來,第二就是不局限于自己的專業,因為商業航天和機器人等行業都需要復合型人才,除了會編程寫代碼,可能還需要硬件知識,機械、電子等等,最后就是商業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會覆蓋很多專業,比如航天,還需要天體物理、光學等方面的知識,包括非常多的門類。我覺得高科技領域的創業機會很好,如果能夠把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創業所選擇的行業結合起來,就是最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