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于2016年10月24日召開,在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后,已在10月27日勝利地閉幕了。這次全會發表的《公報》,確立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吹響了新的進軍號,開啟了新征程。
很高興能受到邀請,現在,我就學習六中全會的《公報》精神談談自己的三點認識。
一、關于十八屆六中全會為全面從嚴治黨作出的重大貢獻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于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題,這是繼十八大報告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之后,現在完成了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部署。六中全會在95年黨的建設的歷史上,為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六中全會書寫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篇章
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第一次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并且闡述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八個基本要求,即: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從嚴管理干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江蘇調研時,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地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之一,奠定了全面從嚴治黨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前兩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新部署,書寫了新篇章。正如《公報》指出的,“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從而確立了抓好黨內政治生活和抓好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點和重點。沿著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這條黨的建設的路徑,全面從嚴治黨必將得到更好地貫徹落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六中全會把黨的制度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和進展。這就是,提出以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為重點,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制度能夠發揮統領的作用;二是制度能夠發揮統一的作用;三是制度能夠發揮嚴格要求的作用。這樣,通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正因為這樣,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依據《中國章程》《中國黨內法規制定條例》有關規定,制定了《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并修訂出臺了一些重要的黨內法規,如:《中國廉潔自律準則》《中國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問責條例》等。
這次六中全會在近年來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大好形勢下,以推進制度治黨、鑄就堅強柱石為使命,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黨內監督條例》。隨著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必將不斷完善,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必將不斷增強。
第三,六中全會開創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局面
我們黨在上世紀90年代時就提出要“從嚴治黨”。多次談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問題。這是因為,隨著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長期執政的政黨,尤其是組織紛紛垮臺、丟失政權,中國對執政黨自身建設的認識更為深刻了。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我們黨首次指出:“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保證。”十五屆中央紀委四次會議向全黨明確提出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理念。
十八大以來,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重要論述:“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
現在,六中全會從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著手,以嚴格實施黨內監督為主要措施,開創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局面。這樣的新局面將在總體上表現為: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努力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新提法和新亮點
六中全會的重要任務是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從六中全會通過的《公報》看,會議對如何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14個新提法和29個新亮點。
1.明確提出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起點。全面從嚴治黨究竟從何抓起,起點在哪里?《公報》指出,“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這說明,黨內政治生活在黨的建設中居重要位置,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作為起點和支點。在這個關于起點的論述中,包含一個新亮點,就是對“兩個起”的概括,就是指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和“嚴起”。
2.明確規定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就是《公報》指出的,“四個著力”,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之所以提出這個總方針,是因為只有通過它才能達到“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在這個總方針的論述中,包含一個新亮點,就是關于“四個路線”,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四性”,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四種能力”,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3.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點和關鍵。在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公報》指出,“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關鍵是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范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這里的一個新亮點在于,明確地指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關鍵是黨的高級干部,并且對什么是黨的高級干部作了界定,那就是主要指“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算起來,也就是在350人左右,的確是很關鍵的一部分人。
4.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保證。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根本保證是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四個新亮點。一是《公報》給予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高度評價,指出“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二是指出“必須勇于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三是指出“考察識別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首先看是否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四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態度曖昧,不能動搖基本政治立場,不能被錯誤言論所左右。”
5.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是為了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三個新亮點,一是《公報》提出了“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二是提出要有“三個看齊”,即:“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高級干部都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三是做到“三個堅決”,即:“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
6.明確規定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公報》指出,紀律嚴明“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五個新亮點,一是關于紀律嚴明的“三個一”,即:起到“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的重要保障作用。二是提出“兩個沒有”,即:“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三是提出“三個老實”,即:“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對黨忠誠老實、光明磊落,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如實向黨反映和報告情況”。四是提出“三個反對”,即:“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反對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反對隱瞞實情、報喜不報憂”。五是提出“兩不準”和“一禁止”,即:“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不準以任何理由和名義縱容、唆使、暗示或強迫下級說假話。黨內不準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諛奉承”以及“對領導人的宣傳要實事求是,禁止吹捧”。
7.明確規定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公報》指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三個新亮點。一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最好途徑,就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要做到“三問”,即:“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二是提出“三個不允許”,即:“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三是提出“三個深入”,即:“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復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
8.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公報》指出:“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強調了堅持民主集中制,要很好地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一個新亮點,就是提出貫徹民主集中制,要做到“四個必須”,即:“各級黨委(黨組)必須堅持集體領導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必須增強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發揚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擔責,領導班子成員必須堅決執行黨組織決定。”這是對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新認識、新發展。
9.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礎。《公報》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健康的重要基礎。”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兩個新亮點。一是強調了“三個必須”,即:“黨內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必須執行黨章黨規確定的民主原則和程序,任何黨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壓制黨內民主、破壞黨內民主。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黨的各級委員會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必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保障全體黨員平等享有黨章規定的黨員權利、履行黨章規定的黨員義務”。二是強調了“黨員有權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提倡實名舉報” 。今后,凡是實名舉報的,要予以認真的落實和回答,保護舉報人的積極性。
10.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組織保證。《公報》指出:“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組織保證。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三個新亮點。一是強調要“三個堅決禁止”,即:“堅決禁止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行為,堅決禁止向黨伸手要職務、要名譽、要待遇行為,堅決禁止向黨組織討價還價、不服從組織決定的行為”。二是“兩個不準”,即:“任何人都不準把黨的干部當作私有財產,黨內不準搞人身依附關系”。三是“兩個不能”,即:“規范和純潔黨內同志交往,領導干部對黨員不能頤指氣使,黨員對領導干部不能阿諛奉承”。黨內決不允許存在霸氣和俗氣。
11.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載體。《公報》指出:“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為此,必須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一個新亮點,提出了“四個堅持”,即:要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堅持談心談話制度,堅持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
12.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公報》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不懈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用好。
13.明確規定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公報》指出:“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兩個新亮點,一是“兩個不允許”,即:“必須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二是提出“三個必”,即:“要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
14.明確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務。《公報》指出:“建設廉潔政治,堅決反對腐敗,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務。必須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兩個新亮點,一是提出“四講”,即:“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二是“兩個禁止”,即:“禁止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為家屬親友謀求特殊照顧,禁止領導干部家屬親友插手領導干部職權范圍內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三、關于《中國黨內監督條例》的新提法和新亮點
六中全會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國黨內監督條例》。從六中全會通過的《公報》看,對如何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提出了8個新提法和11個新亮點。
1.明確提出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部分。《公報》指出,“黨內監督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尊崇黨章,依規治黨,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一個新亮點是,搞好黨內監督增加了“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應該說,這也是起著指導作用。
2.明確提出加強黨內監督的重要特征。《公報》指出,“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兩個新亮點,一是提出“四個做到”的責任規定,即:各級黨組織應當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促使黨的領導干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二是提出“三個監督”,即:黨內監督要貫徹民主集中制,依規依紀進行,“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
3.明確提出加強黨內監督的任務規定。《公報》指出:“黨內監督的任務是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兩個新亮點。一是重點解決“三大問題”,即:“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二是提出“三大保證”,即:“保證黨的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發揮核心作用,保證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保證黨的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
4.明確提出加強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公報》指出:“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是遵守黨章黨規和國家憲法法律,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黨的干部標準,廉潔自律、秉公用權,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等情況。”
5.明確提出加強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公報》指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
6.明確提出加強黨內監督的體系結構。《公報》提出,要構建完整嚴密的黨內監督體系。在這方面的論述中包含一個新亮點,提出“六大監督體系”,即:“要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
7.明確規定加強黨內監督的責任落實。《公報》提出并落實了層層責任制的問題,包含五個新亮點。一是領導責任,即“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全面領導黨內監督工作”。二是主體責任,即:“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常委會委員(黨組成員)和黨委委員在職責范圍內履行監督職責”。三是專責責任,即:“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要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四是職能責任,即:“黨的工作部門要加強職責范圍內黨內監督工作。黨的基層組織要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五是黨員責任,即:“黨員要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加強對黨的領導干部的民主監督”。
8.明確規定加強黨內監督和其他監督的關系。《公報》指出:“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人民政協依章程進行民主監督,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要支持民主黨派履行監督職能,重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提出的意見、批評、建議。要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十八屆六中全會順利地完成了歷史使命,為黨的建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我們堅信,遵循著《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黨內監督條例》,必將開創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