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高參
怎樣才能很好的經營連鎖型美容院?怎么才能提前警戒在經營發展中常見的問題呢?馬高參老師在從事美容院的店務管理輔導工作中,發現了以下四個美容院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幫助美容院的經營者引以為鑒。
1、戒店大欺客
主要表現在,當新顧客初次到店咨詢時,顧客的本意是暫時不想消費任何美容或養生項目,于是,某些自以為是大店的美容師或前臺顧問就表現出一種傲慢的表情,讓許多本具有消費潛力的新顧客“望而卻步”啦。
2、戒有法不依
既然美容院被標注為“專業美容院”,實際上任何的連鎖總部都會前提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和運營規章制度,包括衛生管理制度、前臺接待管理制度、美容師項目實操管理制度等,目的是在科學管理的前提下,約束美容師任性隨意服務的“不專業”行為。
不過這些所謂的規章制度在美容院的日常經營過程中,慢慢的變成了一張空談,在美容院經營者“業績至上”的思維模式指導下,一切向銷售靠攏,一切為業績服務的“個體戶思想”徹底阻礙了這些科學管理系統的有效執行。
3、戒墨守成規
這是與上一條“戒有法不依”完全相反的思維模式。
現在有許多美容院老板都是“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從計劃經濟時代到市場經濟時代,最后到現在的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歷史轉變過程中,還沒有從曾經的“經驗主義”思維中跳出來,仍然按照管理60后或70后員工的模式“照搬”到80后,乃至90后員工的身上,最終的結果就是“雞飛狗跳”、“兩敗俱傷”。
4、戒誠信喪失
“仁義禮智信”被稱作是中國人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寶藏,是中國人站立于世界之林的強大文化底蘊,不過隨著私有制的蔓延,隨著社會道德底線的缺失,“中國式的公地悲劇”現象正在不斷擴散、毒害著中國人的思想。
包括美容院在內的各種商家,為了達到自己的“贏利目的”,不惜采用各種違規、違法手段宣傳銷售所謂的“神奇產品”、“神奇功效”,導致“狼來了”的故事在今天中變成了一個一個現實。
中國古代傳統的“無商不尖”被現代商人的“無商不奸”所取代,這是一種中國文化的倒退,更是中國美容行業的一種悲哀,應該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