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志愿服務組織是以開展志愿服務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匯聚社會資源、傳遞社會關愛、弘揚社會正氣的重要載體,是形成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社會風尚的重要力量。
2019年4月2日,中國公益護眼大會暨全國校園近視防控公益論壇在義烏市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公益護眼聯盟副秘書長陳楠華,出席大會并向出席大會的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曉連,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國家督學、教育部巡視專員、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會長王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理事長郝毅,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調研員、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常務副秘書長王龍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晶龍,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主任馬軍教授,浙江智慧健康照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光電學院牟同升教授,浙江省防盲指導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吳苗琴教授,吉林省近視防控中心主任肖圣盈教授,浙江大學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福理教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副秘書長朱翠翠,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三處處長李想,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三處副處長劉康苗、中國校園健康行動護眼亮眼工程志工部副部長楊金良和教育部近視防控試點城市黨政機關/教育局/衛健局代表,各地公益護眼合作伙伴,眼科、眼視光機構負責人,各地前來接受專業培訓的科普志愿者,各地教育、衛生、民政、團委系統邀約的教師、醫生、愛心人士、新聞媒體人士等領導做了題為《公益護眼呼喚專業化服務平臺》的工作報告。
陳楠華強調,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兒童青少年健康成為社會廣泛關心的問題,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及相關眼病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如果讓近視問題任其發展,未來將有90%兒童青少年患近視疾病,有失明風險的重度近視人群比例甚至將高達30%,據權威部門統計,中國目前有2億在校兒童青少年視力存在下降的問題,這對家庭、民族的影響都是致命的傷害,關乎到全體國民的素質問題和國家安全戰略。
少年強則國強,重視眼健康、重視青少年近視防控刻不容緩。目前,中國現有眼科醫生近4萬名,真正從事近視防控工作的不足10%,面對近6億的近視患者,2億在校兒童青少年,專業眼科醫生嚴重短缺,對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無力支撐,急需社會非專業力量參與,呼喚千萬公益志愿者投入近視防控攻堅戰。
陳楠華說,做好公益需要有戰略化眼光,需要三年打基礎、五年攻堅戰、八年全面決勝、十五年鞏固成果、三十年中國方案、五十年世界體系的思路,瞄準近視防控的關鍵節點,布局公益實踐,運籌帷幄才能決勝近視防控戰役。
結合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公益護眼聯盟在西南地區開展試點所取得的成果,陳楠華說,在西南地區始終堅持貫徹“政府主導、學校驅動、專業服務、社會捐助、家庭聯動”的思想,融合家庭端、學校端、醫院端、社會端等多方力量,將近視防控公益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模式進行創新,形成獨特的公益護眼模式。
陳楠華對公益實現專業化服務平臺提出構建設想,具體要實現“十個專業化”要求:一是公募資本專業業、二是服務專業化、三是工程專業化、四是近視防控產業專業化、五是戰略專業化、六是公益專業化、七是平臺專業化、八是傳承專業化、九是公益循環專業化、十是團隊建設專業化。
在低幼年齡段設立“志愿者培訓基地”,通過實踐推動眼健康產業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把握好兒童眼健康產業跨越式發展機遇;聚焦技術創新、跨界融合、構建公益護眼服務體系、構筑面向未來的合作體系,為兒童眼健康產業發展創造共享價值。
陳楠華強調,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事業離不開專業眼科醫生的技術指導,也離不開一大批公益護眼志愿者的無私付出。隨著公益科普宣教深入進行,公益護眼志愿組織不斷涌現,促進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的專業化平臺誕生,這也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核心要件之一。
陳楠華表示,我們要立足推動護眼亮眼事業長遠發展,堅持以服務群眾滿意為導向,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衛健委有關加強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動擔當,敢于作為,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道路上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