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兒心理資本開發
課程對象
· 7-18孩子
課程目的
· 提升孩子的心理資本水平
課程內容
· 心理資本開發訓練營 2天 什么是心理資本? 美國著名學者,美國前管理學會主席路桑斯 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 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是蘊含于人們心靈深處的一種積極力量,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本是企業除了財力、人力、社會三大資本以外的第四大資本,包含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堅韌、情緒智力等。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僅是財力、技術,更主要的是“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資本。
最有意思的是,它引入了金融里的資本這個概念,從而架構了一系列以資本運作為基礎的心理模式體系。人的心理也成為了可以經營運作的核心資源,所以也理所當然地存在盈虧,即正面情緒是收入,負面情緒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緒多于負面情緒便是盈利,反之則是虧損。自殺則是宣告心理資本透支的極致——破產。而幸福,則是心理資本用長期而穩定的主觀積極感受現金流。
心理資本具有投資和收益特性,可以通過特定方式進行投資與開發,將其潛力挖掘出來,從個體層面來說,心理資本是促進個體成長發展與績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從組織層面來說,心理資本能夠幫助企業獲取競爭優勢。
它包括了四個核心成分:
一是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 指個體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自我效能高的孩子總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學業和生活中的挑戰并力爭成功。 二是樂觀。意志和途徑 指個體具有積極的歸因方式,對現在和未來持積極態度。樂觀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時,能夠坦然接受,對挫折進行積極解釋,如“看來我的努力還不夠”。相反,悲觀的孩子則容易做出消極的歸因,如“我怎么這么笨!”
三是韌性。現實而又靈活 指個體能從逆境、挫折和失敗中快速恢復過來,甚至積極轉變和成長。韌性好的孩子在失敗面前不會“一蹶不振”,而是會“越挫越勇”。
四是希望。復原與超越 指個體通過各種努力來實現預定目標的積極動機。希望的力量是無畏的。具有較高希望的孩子,對確定的目標鍥而不舍,并善于用更靈活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調整以擺脫困境,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