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6日在京召開“經濟所人與中國特色經濟學的構建——紀念同志‘5·17’講話發表一周年學術討論會”,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啟動經濟研究所構建中國特色經濟學的研究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所所長高培勇在題為“經濟所、經濟所人與中國特色經濟學的構建”的主題發言中提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所和經濟所人,應該植根于中國特殊國情,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做出創新性理論概括,并由此形成一個邏輯上自洽的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將構建中國特色經濟學作為自己的歷史任務、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
對于中國特色經濟學的框架和構建,高培勇提出了三點認識:首先,中國特色經濟學的“特色”,其最根本的要義,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第二是全面而系統地總結好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實踐,講好中國經濟的故事。第三是在深入研究和認真分析中國各種經濟現象背后總邏輯的基礎上,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做到并做好上述這一切工作,不僅可以極大推動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建設進程,而且有助于極大增強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國際話語權,甚至可以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產生借鑒和指導作用。
會上,經濟所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就中國政治經濟學大綱的構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是否相容、資本形成的中國道路、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中國宏觀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事業單位改革與經濟社會轉型、新發展理論與收入分配、互聯網創新中的企業與市場關系等重大經濟理論問題展開研討。
據悉,本次研討會也是經濟研究所建所9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簡稱“經濟所”。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7月于北平創辦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社會調查部,1929年7月,調查部改組成立為社會調查所,此后歷經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不同發展時期。以“社會調查所”成立時間為基準,2019年,經濟所將迎來建所90周年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