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想著怎么把前幾天犯得錯誤損失降到最低;有的人煩惱著該怎么讓企業的現金流更快更好地流轉起來;還有的人削尖了腦袋思索著自己夢想的事業如何達成,夢想女神如何追求……諸如此類,有過去的煩惱,有眼下的痛苦還有明天的追求,專家們將這些問題分為三類:恢復原狀型、防范潛在型和追求理想型。無論哪種類型,這些都是成長的煩惱,也正因為有種種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懈努力,只不過努力不是蠻打硬拼,應該多考慮更多技巧性的戰術。
擁抱問題,主動迎戰它。
發現問題最關鍵是要對眼下發生的一切要足夠敏感。問題一旦發生,真正的解決者既不會被動地處理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更不會像鴕鳥一樣把頭埋起來對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逃避只會如諱疾忌醫般將問題推向更嚴重的境地。而是積極地去面對它,尋找問題的根源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之處理。對于潛在型的問題,需要更加積極地發現并防范它。為之于未有,置之于未亂。即便是自己的理想,也是積極地規劃和實踐,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向目標前進。這是面對問題的態度。
分析問題,學會假設。
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就是要積極地發掘問題所在。無論是那種類型的問題,現狀毫無疑問不是理想狀態,我們不妨將之定義為不良狀態。不良狀態的本質其實就是理想與現實的之間的落差。第一確認并明確自己所處現狀的資源和困擾,理解現狀與理想之間落差的大小。如果這個落差是鴻溝,僅憑一人之力雖有愚公移山之堅毅,可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的,那么我們就需要積極地去尋求更多的資源和幫助。比如所定的目標是把公司做上市,那么以親友為核心的家庭作坊式起步就要轉變經營模式和企業定位導向。第二對現狀所具有的資源和能力具體化,并對之做出歸納,可以反問自己:“之后會怎么樣?”、“所以呢?”類似的問題,有邏輯地思考各種現狀因素。我們試著從現狀出發,問自己5個問題。
①、現狀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②、是否覺得哪個部分進行的不夠順利?
③、有沒有哪些事情不是你原先期待的狀態?
④、是否有些事情未能達標?
⑤、若置之不理,將來是否會發生重大的不良狀態?
面對這些問題,應該做的事一方面對這些問題按圖索驥,一一誠實地給出自己的真實狀況和想法,一方面確定一個正在顛覆目前穩定狀態的事件。比如現金流正在以快有資金進賬的速度流失,那么面對這個事件,一般做法肯定是確定資金流出類型的輕重緩急,并對非緊急必要的支出進行嚴格管控,其次找出收入少于/慢于支出的幾大原因,并著手處理所列在前幾項的原因,例如回款慢、銷售業績下滑等。
規劃性思考,而非戰略思考。
問題一旦暴露或者發生了,那就不是戰略層面的事,戰略一定是遠遠先于規劃性的行為。而且在規劃性思考之前,我們應該有做好很重要的一門功課——擬定預案。對現狀發生不良狀態應該有至少一個預案,那是基本的應對策略。在這個策略里面,我們應該先明確引起不良狀態的誘因,區分可控誘因和不可控誘因。從去年底至今比較大一個商業事件是華為的CFO被扣加拿大,可最近華為老總在采訪中卻透露出面對這種情況,華為早已有預案。是的,這才是一個真正企業需要去努力做好的,哪怕就是不可控誘因,企業內部也應該有做一定的預案應對。
規劃性思考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該怎么做?”對此,我們試著去對眼前的問題做一個課題。也許有人會說做課題不是給自己引入新的問題嗎?是的,引入新的問題就是為了理順原有問題,在新問題的多重選擇中擇優。這正如我們在幾何學中加入輔助線以需求問題得解一樣的。面對問題其實很多人的基本狀態就是緊張,無法鎮定,極其容易在慌亂中亂打一通,徒費心力和資源不說,結果可能會越變越糟。
課題的設定,決定了解答的范圍。發現問題之后,設定具體的課題步驟非常重要。課題設定太表面,無法解決問題本質。還是以資金流為例,如果我們課題選擇是控制資金流出,那么我們去尋找誘因就會主要從資金支出上找問題;反之如果我們的課題是加快資金流轉,那么我們就不僅在資金支出上找原因,還會在資金收入、產品流轉、人員配給、物品消耗等等諸多方面尋找誘因并相對地提供解決辦法。兩個課題雖然都是要解決資金問題,但解答的范圍和步驟都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課題指向的問題本質是否就是不良狀態的問題所在,這才是做這些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解決方案只選一個,但不能只想一種。一旦課題選定,我們就會從問題的不同誘因上尋找解決方案,面對這些不同角度的方案,我們該如何選擇?首先列出實現問題根本解決的必要條件和障礙;其次考慮這些方案的成本,比如方案需要學習新技術或者知識,這往往需要更多時間。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根據真實的評價標準來做選擇,多種方案的選擇我們不能僅從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發,而應該綜合考慮各個人的意見和問題解決的整體成本來決定,這個評價標準應該在課題提出時同步定義出來。大家根據標準來各自按真實解讀來評判,并最終做出選擇。
任何人、任何企業遇到問題,只要不是一招致命的,其實都是好事,因為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意味著企業往更高的臺階邁進了一大步,這是成長。只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問題解決機制來運轉。否則慌亂中匆忙決策,往往忙中出錯,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這有違我們做事的初衷。建立一套有效機制,也許不是朝夕之間的事,只要我們往這個方向做,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一定可以完善它,讓它充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