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就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會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種距離感。
產生人際關系的原因
魏斯的人際關系律:
依附的需要
社會整合的需要
價值保障的需要
可靠同盟的需要
尋求指導的需要
關心他人的需要
人際關系的種類
?。?)按其規模的大小和人數的多少:兩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個人與組織的關系
?。?)按人際關系的性質——好、壞:人際關系好—協調、友好、親密;人際關系壞—不協調、緊張、對立。
(3)按人際關系需要:容納的需要--交往、溝通、歸屬、參與、隨同;反之:孤立、退縮、疏遠、排斥、忽視、對立。控制的需要– 影響、控制、支配、操縱他人;反之:拒絕權威、忽視支配、拒絕控制。感情的需要—喜愛、親密、同情、友好、熱心、照顧;反之:冷淡、疏遠、厭惡、憎恨。
(4)按人際關系的基本傾向——主動的、被動的
?。?)按心理距離——9級
研究人際關系的意義
(1)企業內人際關系的好壞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有密切的關系;
(2)人際關系對人的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3)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的作用;
(4)人際關系是團結的基礎。
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1、人際吸引力思想態度的相似性需要的互補性感情的相悅性興趣愛好的一致性能力、特長、儀表和風格
2、時空上的接近生態距離交往的頻率
3、社會文化因素社會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社會風氣、道德風尚文化因素
人際關系的平衡
(一)含義
所謂人際關系平衡、是指交往雙方的需要和這種需要的滿足程度以及人際吸引的程度保持平衡。用公式表達如下:
甲對乙的(需要+吸引)=乙對甲的(需要+吸引)
所謂人際需要,包括不同層次的需要:物質需要、感情需要、歸屬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賞識需要、體諒和寬容的需要等。所謂人際吸引,包括審美的需要、學習的需要和模仿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這類需要常常表現為一方對另一方的吸引。人際需要和人際吸引是同時存在、互相補充的?! 。ǘ┤穗H關系平衡的種類
我們研究人際關系,即是研究人際關系在什么條件下失去平衡,以及如何創造條件達到新的平衡。為此,首先應研究人際關系達到平衡的種類。
1、自覺平衡。自覺平衡就是指人際關系出現不平衡狀態之后,關系雙方能夠依靠關系本身的基礎,進行內部調節,使關系重新進人平衡狀態。這種情況一般多發生在人際吸引對于人際需要的補充和調節。
2、主動平衡。主動平衡指人際交往中,交往雙方從明確的共同目標出發,各自調整自己的需要,以適應對方的平衡方式。這種平衡方式主要出現在社會群體和組織中,關系雙方以共同目標進行自我約束來實現人際關系的平衡。
3、消極平衡。交往雙方在自身利益所迫的情況下,通過不情愿地犧牲個人利益和需要來實現人際關系的平衡。這種平衡的特點是有人際需要,無人際吸引,關系的情緒基礎薄弱,在利益驅動下被迫違心地實現人際關系的平衡。
人際關系的破壞
所謂人際關系的破壞,指人際關系失去平衡。造成人際關系破壞的原因,通常來自兩個方面:
?。ㄒ唬﹤€人品質的缺陷
1、自私——私心過重,精得可怕。或損人利已,或落井下石,或乘人之危,或一毛不拔,使人們與他交往望而卻步,甚至化友為敵。
2、虛偽——虛情假意,表里不一。臺上握手,臺下踢腳;嘴上甜蜜蜜,心中一把刀;平時好,關鍵時刻踢—腳。
3、驕傲——自我膨脹,蔑視他人。相互尊重,才能取得認同。
4、刁鉆——撥弄是非,制造矛盾,破壞團結,破壞人際關系。在一個群體里,常有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散布流言,挑撥離間。他們破壞了群體內的團結。
(二)管理工作的不足
1、溝通不良。在組織的上下級之間、平行部門和同事之間溝通不良,造成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猜疑,互抱成見,影響人際關系的和諧。
2、過分競爭。任何一個組織,沒有競爭則缺乏活力,容易形成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消極文化;但內部過分競爭,則會使同事成為對手,處處互留一手、互相戒備,難于互相幫助、主動協作。
3、非正式組織的消極作用。由于正式組織管理不善,凝聚力下降,給非正式組織以很大的生存空間,廣大職工在許多非正式組織的團體壓力下活動,往往造成幫派心理,排除異己,打擊先進,庸俗關系學盛行,人際關系遭到扭曲和破壞。
4、政策和領導方式不當?;蛘哂捎诜峙湔?、人事升降政策不合理,造成人際之間的不公平;或者由于領導專斷,缺乏民主作風,盛氣凌人,使得職工的不滿情緒較大,人際關系失去平衡。
人際關系的改善
為了改善人際關系,應該有針對性地從兩個方面采取措施。
?。ㄒ唬└纳迫穗H交往素質
每位職工和管理人員都應該努力改善自己的人際交往素質,遵循正確的人際關系原則。
1、求同存異。相似性因素是導致人際吸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求同存異就是把雙方的共同點發掘出來,作為改善關系的基礎。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似,是最重要的相似性因素,以它為基礎的人際吸引,是人際關系的穩定因素。因此,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培育共同的價值觀,是在組織內部改善人際關系的基礎性工作。
2、以誠待人。真誠會產生感情的交融和心理的相悅,從而大大地增進人際吸引。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待人熱情誠懇,真心實意地與別人交往。在真誠的前提下,與人交往時要注意面部的表情。交往時要關心、體貼、同情、理解別人。要培養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共知感,即心目中裝著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善于體諒別人,與別人分擔憂愁,共享歡樂。
3、尊重他人。在與人交往時不要以自我為中心,突出自己,夸夸其談,而應當以他人為中心,耐心傾聽對方的講活,不要心不在焉或隨便打斷別人講話。要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人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
4、嚴于律己。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與人交往中必須謙虛謹慎、言行一致,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對自己的缺點要勇于做自我批評,對于別人的批評應當虛懷若谷,客觀地做出分析判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應形成偏見、耿耿于懷。
?。ǘ┨岣吖芾砉ぷ魉?
1、優化組織風氣。一個組織的領導者,應該下功夫培育起優良的企業文化,在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指引下,努力營造團結、友愛、和諧、進取的組織風氣。在這種風氣的熏陶感染下,組織內部就比較容易形成和諧和親密的人際關系。
2、重視人際關系培訓。組織的領導者應該關心干部和職工的人際關系素質,并責成人事部門安排人際關系培訓,以不斷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素質和人際關系技巧。
為此可采用兩種方法對人們進行訓練:
第一種方法為角色扮演法,即模擬某種現實問題的情景,讓一個人在此問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場上處理問題,以便體驗別人的感情和需要,從而改善對待他人的態度。
第二種方法是敏感性訓練,即通過辦訓練班進行群體討論,培養與提高管理人員觀察、分析、體貼他人的能力,學會從別人的認識中正確地看待、分析、檢討自己,增加對個別差異性的忍受性,培養并提高與他人共處的能力以及解決沖突的技能。
3、適當修改政策。在組織內的分配制度改革中,既不能再搞平均主義、大鍋飯,也不宜過分強調拉開差距;在職務和崗位的聘任工作中,既要堅持“競爭上崗”,又要堅持公平考核、公開招聘;在工作中,既要強調優勝劣汰,又要強調真誠合作,靠團隊的集體力量做好工作。總而言之,政策不能走極端,既借助適度競爭煥發組織活力,又防止過度競爭破壞人際關系。
4、改善領導作用。組織的領導者應該禮賢下士,尊重人才,尊重職工,平等待人,與人真誠相處;在組織內部要發揚民主,讓人們暢所欲言,把問題和爭論擺到桌面上來,就會避免暗中勾心斗角的現象發生,從而建立親密和諧的上下級關系和一切人際關系。
5、及時調解幫助。組織內部一旦出現人際關系失衡或破壞的情況,作為組織的領導者應責成有關部門或干部,及時進行調解幫助,借助組織的力量,實現人際關系的主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