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它與形象思維不同,是用科學的抽象概念、范疇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認識現實的結果。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前后一貫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
邏輯思維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邏輯思維時,每一步必須準確無誤,否則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或“閉上眼睛的思維”
在邏輯思維中,是使用否定來堵死某些途徑。比喻說,邏輯思維是在深挖一個洞,它就是為了把一個洞挖得更深的工具。
邏輯思維是人腦的一種理性活動,思維主體把感性認識階段獲得的對于事物認識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并按一定邏輯關系進行推理,從而產生新的認識。邏輯思維具有規范、嚴密、確定和可重復的特點。
邏輯的來源與含義
在漢語中“邏輯”是一個外來詞,它是通過音譯的方法從西文引入漢語的。在拉丁文、英文和德文中它分別是“logica”、“logic”和“logik”。而西文中的這些詞都來源于古希臘文的“λσγoζ”,它有語言、說明、比例、尺度等多種涵義。亞里士多德曾使用這個詞來表示事物的定義或公式等。到了公元1世紀,學者們就用這個詞來表示一門與論證辯論等許多問題相關的學問,而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被看作這一學問的核心內容。
“邏輯”是一個外來詞,這并不意味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中就沒有研究相關理論的學問。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學者公孫策的“白馬說”,墨子的“墨經”等都反映出在我國古代學者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它們構成了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研究的精髓。在中國哲學史上,這些理論研究的內容稱作“名學”或“辯學”。
漢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名學”“辯學”這些詞在表意上是含混的,如果顧名思義,這些詞顯然不能準確表達出邏輯學作為一門科學理論的研究內容。因此近代學者們沿用西方的做法,引入音譯詞“邏輯”,對于邏輯學的涵義則用定義進行規定。
盡管是一個外來詞,“邏輯”在我們日常運用中仍然表現為一個多義詞。有時它被用來表示一種理論或觀點,如“這簡直是強盜邏輯”。有時它可被用來表示規律性的東西,如“它的出現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人們有時還用它來表示對一些特殊邏輯規則和方法的運用,如“他的文章很有邏輯”,“這篇文章邏輯性強”。
然而,上述說法都沒有正確說明究竟什么是作為科學理論的邏輯,也沒有準確描述邏輯學研究的對象以及邏輯學的理論特征。而這些都是學習邏輯學首先需要了解的問題。
“邏輯”的古希臘詞源:
“邏輯”源自于“邏各斯”(logos,其復數形式是logoi),其主要含義有:
?、僖话愕囊幝?、原理和規則。
②命題,說明,解釋,論證等。
③理性,推理,推理能力,與經驗相對的抽象理論,與直覺相對的有條理的推理。
?、艹叨龋P系,比例,比率等。
“邏各斯”的基本詞義是言辭、理性、秩序、規律,其中核心含義又是“秩序”和“規律”,其他含義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例如,“有秩序的”、“合乎規律的”就是合乎“理性”的;“推理”就是按照“規律”進行有“秩序”的、有條理的思維。西方各門科學的詞尾“學”字(-logy),均起源于“邏各斯”這個詞,“邏輯”一詞更是從它引申出來的。
“邏輯”的現代漢語詞義為:
?、倏陀^事物的規律,例如:“歷史的邏輯決定了人類社會將一直向前發展?!?
?、谀撤N理論、觀點,例如:“只許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哪一家的邏輯!”
③思維的規律、規則,例如:“某個說法不合邏輯”。
?、苓壿媽W或邏輯知識,例如“大學生應該上邏輯課”。
邏輯思維的特征
1、概念的特征:內涵和外延。
2、判斷的特征:一是判斷必須對事物有所斷定;二是判斷總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征: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結論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征是:雖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證結論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邏輯思維的一般作用
1、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2、可以使我們通過揭露邏輯錯誤來發現和糾正謬誤。
3、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學習知識。
4、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思想。
邏輯思維在創新中的作用:
1、邏輯思維在創新中的積極作用發現問題;直接創新;篩選設想;評價成果;推廣應用;總結提高。
2、邏輯思維在創新中的局限性常規性;嚴密性;穩定性。
邏輯思維的方法
1、分析與綜合
分析是在思維中把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因素,分別加以考察的邏輯方法。綜合是在思維中把對象的各個部分或因素結合成為一個統一體加以考察的邏輯方法。
2、分類與比較
根據事物的共同性與差異性就可以把事物分類,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歸入一類。具有不同屬性的事物歸入不同的類。比較就是比較兩個或兩類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通過比較就能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
分類是比較的后繼過程,重要的是分類標準的選擇,選擇的好還可導致重要規律的發現。
3、歸納與演繹
歸納是從個別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性的。演繹是從一般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的結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性的。
4、抽象與概括
抽象就是運用思維的力量,從對象中抽取它本質的屬性,拋開其他非本質的東西。概括是在思維中從單獨對象的屬性推廣到這一類事物的全體的思維方法。
抽象與概括和分析與綜合一樣,也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