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經營是一種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是指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若干個企業,以一定的形式組成一個聯合體,在整體規劃下進行專業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礎上實施集中化管理,把獨立的經營活動組合成整體的規模經營,從而實現規模效益。 以發展會員、加盟等名義要求您繳納資金、購買產品、發展下線,并以下線所交納的資金或銷售額為報酬依據的,均涉嫌傳銷違法犯罪,請提高警惕!
連鎖經營的特征
連鎖經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連鎖經營是一種授權人與被授權人之間的合同關系,也就是說,授權人與被授權人的關系是依賴于雙方合同而存在和維系的;
2、連鎖經營中授權人與被授權人之間不存在有形資產關系,而是相互獨立的法律主體,由各自獨立承擔對外的法律責任;
3、授權人對雙方合同涉及的授權事項擁有所有權及(或)專用權,而被授權人通過合同獲得使用權(或利用權)及基于該使用權的收益權;
4、連鎖經營中的授權是指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無形資產使用權(或利用),而非有形資產或其使用權;
5、被授權人有根據雙方合同向授權人交納費用的義務;
6、被授權人應維護授權人在合同中所要求的統一性。
連鎖經營的特點
連鎖經營的特點即六個統一: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營銷策略、統一價格、統一核算。
連鎖經營模式的優點
連鎖經營模式的主要優點在于:
1、授權人只以品牌、經營管理經驗等投入,便可達到規模經營的目的,不僅能在短期內得到回報,而且使無形資產迅速提升。
2、被授權人由于購買的是已獲成功的運營系統,可以省去自創業不得不 經歷的一條“學習曲線”,包括選擇盈利點、開市場等必要的摸索過程,降低了經營風險。
3、被授權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公司,掌握自己的收支。被授權人的經營啟動成本低于其它經營方式,因此可在較短的時間內 收回投入并盈利。被授權人可以在選址、設計、員工培訓、市場、營銷等方面,得到經驗豐富的授權人的幫助和支持, 使其運營迅速走向良性循環。
4、授權人與被授權人之間不是一種競爭關系,有利于共同擴大市場份額。
連鎖經營這一經營模式的實質,是企業 運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實現低風險資本擴張和規模經營的有效方法 和途徑。這也是連鎖經營能得以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連鎖經營的三種形式
連鎖經營是一種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是指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若干個企業,以一定的形式組成一個聯合體,在整體規劃下進行專業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礎上實施集中化管理,把獨立的經營活動組合成整體的規模經營,從而實現規模效益。連鎖經營包括三種形式:直營連鎖、特許經營和自由連鎖。
特許加盟(Franchise Chain,簡稱FC)即由擁有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總部,指導傳授加盟店各項經營的技術經驗,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權利金及指導費,此種契約關系即為特許加盟。特許加盟總部必須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運作技術優勢,從而轉移指導,讓加盟店能很快的運作,同時從中獲取利益,加盟網絡才能日益壯大。因此,經營技術如何傳承,則是特許經營的關鍵所在。
直營連鎖(Regular Chain,簡稱RC)就是指總公司直接經營的連鎖店,即由公司本部直接經營投資管理各個零售點的經營形態,此連鎖型態并無加盟店的存在。總部采取縱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的零售點,零售點也毫無疑問地必須完全接受總部的指揮。直接連鎖的主要任務在“渠道經營”,意思指透過經營渠道的拓展從消費者手中獲取利潤。因此直營連鎖實際上是一種“管理產業”。
自愿加盟(Voluntary Chain,簡稱VC)即自愿加入連鎖體系的商店。這種商店由于是原已存在,而非加盟店的開店伊始就由連鎖總公司輔導創立,所以在名稱上自應有別于加盟店。自愿加盟體系中,商品所有權是屬于加盟主所有,而運作技術及商店品牌則歸總部持有。所以自愿加盟體系的運作雖維系在各個加盟店對“命運共同體”認同所產生的團結力量上,但同時也兼顧“生命共同體”合作發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則要同時保持對加盟店自主性的運作,所以,自愿加盟實際可稱為“思想的產業”。意義即著重于二者間的溝通,以達到觀念一致為首要合作目標。
連鎖經營的發展
1859年第一家頗具規模的連鎖商店市由喬治?F?吉爾曼和喬治?亨廷頓?哈特福特在紐約創辦。
1865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 首創連鎖經營式分銷網絡,從此雄霸美國市場。
20世紀5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引入連鎖經營體系,公司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完善連鎖經營業態。
20世紀60-70年代,連鎖經營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沖破貿易保護主義的籬笆,從美國向世界各地蔓延。
1963年,日本成立了第一家連鎖經營性質的連鎖店----"不二家"西式糕點咖啡店,開始拋棄傳統的直營式連鎖經營業態。
70年代以后,日本的連鎖經營以零售業和飲食業為中心迅速發展起來,并形成了自己的連鎖經營體系。
從80年代,全球連鎖經營飛速發展,美國幾乎每6.5分鐘就有一家連鎖店開業;馬來西亞、新加坡連鎖經營已上升為這些國家的國策。
連鎖經營的基礎理論 連鎖經營最早出現在美國,第一家頗具規模的連鎖商店是1859年喬治?F?吉爾曼和喬治?亨廷頓?哈特福特在紐約創辦的大美國茶葉公司,在六年時間內,該公司發展了26家正規店,全部經銷茶葉。在1869年更名為“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到1880年時已經發展到100多家分店的規模了。在同一時期的另一家通過連鎖經營取得成功的公司是“勝家縫紉機公司”,它于1865年開始采用“特許經營”分銷網絡的方式進行產品銷售,收到很好的效果,迅速打開產品銷路,成為該行業的領導者。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這一經營形式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推廣,尤其是日本的連鎖店的發展速度更為驚人,以7—Eleven為例,1974年5月,日本的7—Eleven第一家本土便利商店在東京都江東區開張,到2003年時,7—Eleven的本土商店的總店數達到10000家,2005年5月,它在廣東省開出中國內地的第200家店。
在中國內地,中國連鎖經營的起步應該是皮爾?卡丹專賣店在1984年落戶北京。隨后連鎖作為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在我國發展迅猛,尤其是以食品、零售、餐飲業、服務業等行業最具代表性,如上海“榮華雞”、“華聯”等。連鎖經營的概念及分類連鎖經營的概念 連鎖店 連鎖店是指經營同類產品或服務的若干企業,在總部的領導下,通過規范化經營,實現規模效益的經營形式和組織形態。對于連鎖店的規模,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法律規定:歐美一般認為連鎖店至少要有10家店鋪。 連鎖經營是經營同類產品或服務的若干經營單位,以同一商標、統一管理或授予特許經營權方式組織起來,通過對企業形象和經營業務的標準化管理,共享規模效益,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經營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連鎖企業的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連鎖經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當前最為常見的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的集中程度來劃分,包括:直營連鎖、自愿連鎖、特許連鎖。直營連鎖又稱正規連鎖,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連鎖形式,也是連鎖經營的基本形態。它是指連鎖公司的店鋪均由公司總部全資或控股開設,在總部的直接領導下統一經營。總部對各店鋪實施人、財、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統一經營。
連鎖經營進入中國還不到10年的時間,真正發展起來也是近兩年的事。隨國際大企業闖入中國市場,這種經營方式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流通體系。連鎖經營在中國火爆起來,連鎖經營已遍布整個第三產業的幾乎所有行業,特別是被廣泛地應用于服務業領域。 連鎖經營正迅速成為中國最具獲利能力的投資方式和創業途徑。中國發展連鎖經營的時機正在成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潛力的連鎖經營市場。
連鎖經營的技術集成連鎖經營作為一種先進的商業組織形式,其先進性體現在它是一整套商業運作的集成。這一技術集成至少應包括五項核心技術:
計算機管理技術
中央采購技術
物流配送技術
營銷創新技術
人力資源管理技術
連鎖經營的管理控制
連鎖經營是一種緊密的組織形式,內部形成了一系列嚴格完備的制度規范著各種行為和關系,以保障組織高效運轉。連鎖總部對連鎖店的管理控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營管理模式的貫徹,二是對信息流的把握。
一、經營管理標準化、模式化
連鎖經營的本質特征在于連鎖總部與所有連鎖店共享資源與能力。作為連鎖經營總部管理哲學的具體化管理,連鎖總部必須運用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對員工培訓、員工工作安排、職責、服務標準、店面陳列、廣告、市場營銷、顧客關系、顧客抱怨處理程序、存貨控制程序、會計程序、現金和信貸管理程序、安全生產、突發事件處理等連鎖單店經營所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對連鎖店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每一項工作予以規范化并形成連鎖單店工作手冊。它是連鎖店員最重要的培訓教材,也是連鎖店日常經營工作的速查手冊。連鎖店據此開展所有日常經營工作,共享總部的經營技術。這是總部確保連鎖店按照統一標準模式進行所有經營活動的必要保障,同時也是復制連鎖店的必要條件。
二、充分把握并利用信息流
發展連鎖經營決定了經營門店日趨分散的特性。面對散處各地的連鎖分店,總部必須使所有銷售前臺和后臺支持機構實時地共享信息,總部管理機構必須對連鎖店實施“零距離”管理,實現對所有業務環節的實時監控,并對這些方面所涉信息予以實時記錄和深度分析。否則就談不上形成連鎖網絡,整體大于簡單局部之和的連鎖經營優勢也就無法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