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小兒大運動的發育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有關走路方面,小兒11個月左右能扶住欄桿而獨站,13~15個月會獨走,1歲半時能拉著玩具車走,2歲左右步態穩。但每個小兒的發育情況略有差異也是正常的現象,例如正值冬季,衣服穿得多,行走不便,獨走的時間延遲;剛學說話,學走路的時間也會延遲。如果與正常的差距很大時,要考慮是否由疾病因素引起。
新生兒保健
自出生后臍帶結扎時起至生后28天內,稱新生兒期。這一時期小兒脫離母體開始獨立生活,內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但其生理調節和適應能力不夠成熟,易發生體溫不升、體重下降,各種疾病如產傷、窒息、溶血、感染、先天畸形等,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在發達國家約占嬰兒死亡率2/3,尤以第1周為高。根據這些特點,新生兒時期兒童保健特別強調護理,
一、保溫:新生兒房間應陽光充足溫度和濕度適宜,冬季達到18~20℃,濕度為55%~60%。
二、喂養:母乳喂養是最佳喂養方式。
三、清潔衛生:新生兒皮膚嬌嫩,應每日沐浴,水位不宜過熱過冷以略高于體溫為宜。
四、消毒隔離:保持空氣清新,通風良好,冬季定時開窗換氣,夏季避免室內溫度過高。
嬰幼兒保健
1周歲后到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生長發育速度較前減慢,尤其在體格發育方面。活動范圍漸廣,接觸周圍事物增多,智能發育較前突出,語言、思維和應人應物的能力增強,但識別危險的能力尚不足,故應注意防止意外創傷和中毒。飲食已從乳汁轉換為飯菜,逐漸過渡到成人飲食,故需注意防止營養缺乏和消化紊亂。此時接觸外界較廣,而自身免疫力仍低,傳染病發病率較高,防病仍為保健重點。
學齡前期保健
3周歲后(第4年)到入小學前(6—7歲)為學齡前期。體格發育速度又減慢,達到穩步增長,而智能發育更趨完善,求知欲強,能作較復雜的動作,學會照顧自己,語言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應根據這個時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點,從小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衛生、學習和勞動習慣,為入小學作好準備。學齡前期小兒防病能力有所增強,但因接觸面廣,仍可發生傳染病,易患急性腎炎、風濕病等;因喜模仿而又無經驗,故意外事故較多。應依據這些特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學齡期保健
從入小學起(6—7歲)到青春期(女12歲,男13歲)開始之前稱學齡期(相當于小學學齡期)。此期小兒體格生長仍穩步增長,除生殖系統外其他器官的發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腦的形態已基本與成人相同,智能發育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綜合能力增強,是長知識、接受文化科學教育的重要時期。應加強教育,使他們在學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這個時期發病率較前為低,但要注意預防近視眼和齲齒,矯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勢,安排有規律的生活、學習和鍛煉,保證充足的營養和休息,注意情緒和行為變化,避免思想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