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正發起一場針對CEO天文數字薪酬的批判運動,“道德風險”這個詞從華爾街延伸到了實業界。這情有可原,打開《福布斯》發布的美國CEO薪酬榜,即使在經濟危機深重的過去三年,美國大型公司領導人們薪水依然穩步上升,平均數超過了1,000萬美元。
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天狼星XM衛星廣播公司的CEO梅爾·卡爾馬津——他任職以來公司股價已經從9美元跌至2美元,而他本人領到了累計超過3,700萬美元的薪水,而且下個月還準備按計劃行使股票期權,兌現1.25億美元。這位頂級銷售出身的職業經理人總是能夠找到巧妙的說辭來讓質疑者閉嘴。
中國職業經理人則經歷著另一種困境——國營部門的政府影響和私人企業的不受信任。在大型的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的升遷和調動總是受到政府的巨大影響。最近的例子是黎瑞剛,充滿抱負的他從普通的編導做起,迅速攀至上海文廣集團(SMG)CEO的職位,并且在過去幾年里主導了這家上海媒體巨頭的體制轉型,SMG收入從2001年的18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13億元。
據報道,正當少帥黎瑞剛準備繼續推動集團上市時,來自政府的調令飄然而至,他在內部會議上的臨別感言說:“這次工作調動很突然,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我覺得自己像一個賽車手,在高速公路上飛速行駛,突然讓我踩下剎車,一下子覺得反應不過來。”一紙文件,就讓棋至中局SMG改革,開始撲朔迷離。
在私營部門,處于交接班的中國第一代創業者依舊習慣將經營權力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老牌富豪,依靠建筑和房地產崛起的廣廈集團樓忠福正在努力嘗試啟用職業經理人,他的兩個兒子,樓明和樓江躍分別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同時聘請了一位前任官員——王寶桐擔任職業經理人。
但是如同其他處于創始人的巨大陰影下的民營企業,這套體系運行的并不好。從架構上,廣廈集團各個子公司應該廣廈控股總裁匯報,但“各路諸侯”已經習慣了跳過總裁直接找樓忠福,在高管們口中,“老板”這個稱謂始終是屬于樓忠福的。樓忠福在多個場合感嘆:“有事情先去找總裁,再找小老板(其兒子),不要來找我,打牌再來找我。”
而與此同時,強勢的他卻控制不住要跳過總裁和兒子直接介入到一線的經營決策中。新總裁王寶桐在履職之初則完全無意打破這種潛在規則,在接任總裁的會議上,他反復強調的是對樓忠福的尊重和敬佩,輔佐董事長樓明。一位廣夏控股下屬企業的管理人員直言不諱:“我們這樣的公司,最后拍板的肯定還是老板。
所謂職是職位,或職稱。通常,社會組織中的角色往往是任命或選舉的,無論你是經理或律師,都是社會經濟活動賦予你的角色。也就是說,是這個組織的權力部門或個人“定義”你是什么職,你有什么權,你應該做什么事。所謂“在其位,謀其政”講的就是“職”的要求,而所謂離職,就是你離開這個“位子”。
所謂業,在這里“業”講的是某種成就或結果。做事是為了立“業”,所以叫事業。事在前,業在后,做事如果無業(沒有結果),就等于白做。同樣,行業,也是行在前,業在后,但如果某一行不出結果,即無“業”,這個行業就不再存在。由此看來,職業講的無非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得其果”。
溫馨提示:
⑴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孫老師是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紅色管理學會會長,他根據多年的管理及培訓經驗,將紅色精神與西方管理巧妙結合,將理論性、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講解深入淺出,演繹通俗易懂。
⑵長期誠尋全國各地培訓機構全面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核心課程,以實戰型管理培訓助力本土企業快速成長。邀請孫軍正老師授課或代理孫老師課程者可直接聯系他的助理(登陸:“中華講師網”,打開“聯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