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最重要的是要明確管理不是死的流程,而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管理學同其他任何學科的一個共通之處在于,它是某一種哲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做企業,在中國談管理,我們不能不了解當今中國在哲學觀念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思想,而這個核心思想恐怕就是活學活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了。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思想得到繼承與發展,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形成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五個統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等,帶來的是中國二十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國力日益強盛,并且繼續指引著中國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小康社會。毛澤東思想不僅過去是、今天和將來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已經并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而長遠的指導作用。
將毛澤東思想應用于企業實踐中,不僅為中國企業的管理找到了思想之源、智慧之根,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必由之路。真正從骨子里融入中國的市場,不僅僅是文化,還有思想意識形態。企業的目標、經濟的目標始終不可能脫離國家的整體目標和基本路線,這也是我們在企業之中活學活用好毛澤東思想的根本出發點所在。
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老師認為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相結合,就是把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指導思想、基本觀點和立場。
首先,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把這一基本要求用更為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此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還包含解放思想的深刻涵義。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導下,根據社會實踐的發展,勇于和善于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應用到企業實踐之中要解決的就是我們的正確思想從哪里來的問題。它不是來自于書本、也不是來自于課堂和別人的故事和經歷中,而是我們中國企業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實踐經歷。孫軍正老師指出,我們不缺乏實踐,缺乏的是總結,對自己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正確總結,這是中國管理界面對的首要問題。在這個總結中,我們不能脫離中國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一個具有遠大前途的企業,不僅要有市場敏感度,還要具有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政治素養”、“民族意識”、“社會責任感”。這一方面意識的培養需要我們既能扎根本土實踐,又要胸懷祖國大業,以開放心態大膽引進各種國際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把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我們每個人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現代經濟崇尚雙贏與合作,但合作不是失去自我,合什么、分什么,為什么而合、為什么而分,是企業在戰略規劃中要把握的根本原則性問題,這也是一個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企業是經濟的產物,但不能變成純粹的經濟動物,企業是抽象的,人是具體的,企業是人思想和靈魂的外化,一個具有遠大理想和氣魄的企業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想問題,正確處理好各種內部與外部關系,既能融入到時代發展的大環境之中,還要使自己成為永遠不可替代的經濟實體,這樣才能“生生不息、與時俱進”。
聯系地看待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三者互相依存、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實事求是是核心。沒有實事求是,脫離實際,必然脫離群眾,就根本不會有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運用和必然要求。沒有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不從本國實際出發,脫離本國群眾,也就不會有獨立自主。獨立自主是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具體運用和必然結論。任何時候都是應該全面堅持的,切不可把三者分割開來。
系統地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應用于企業實踐當中,邏輯思路也非常清楚。中國企業的管理思想必須來自于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在這個實踐中也是企業觀念不斷轉變的過程,“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是中國企業面對本土市場、全球市場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企業實現獨立自主的基本前提,只有自己走完這個圓,才知道什么是企業管理中的關鍵環節、什么是企業的差異化和競爭力所在,而這個競爭力分為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的可以通過資本、資源的整合而獲得,無形的卻是流淌在每個企業之中的思維模式、文化基因、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誰能在這個層面上與時代結合得最緊密、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結合得最緊密,誰就是最大的贏家。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為了讓更多人學習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代理推廣紅色管理系列課程。